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研究吞咽训练能否缓解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2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的程度,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年龄60~75岁。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单纯PCI术;联合组40例,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1)两组间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联合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3级率、术后90 min ST段回落50%的比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无复流率、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3)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减轻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组织微循环的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强化1组2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 h、2 h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 mg、20 mg),强化2组2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 h、2 h分别给阿托伐他汀80 mg、40 mg)。通过3个月随访,观察强化剂量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强化组较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3组间肝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CK)及相关不良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CK升高的肌肉疼痛,无肝酶(ALT)和CK升高2倍的病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水平变化及血清脑钠肽(BNP)、血尿酸(UA)浓度与心力衰竭分级及肾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120例,年龄(65.8±14.2)岁,按照心、肾功能不全分别将其分为三组、四组,测定其Scr、BNP及UA浓度,并经MDRD公式计算出eGFR。健康对照组115例,年龄(64.5±12.9)岁。对比分析各组间相关参数的水平变化及与心、肾功能级别的相关关系。结果采用eGFR评估肾功能,CHF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高达36.67%,明显高于Scr值计算结果(26.67%)(P<0.05)。不同心肾级别组血清BNP、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心功能及肾功能级别的增高二者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0),而与病因无关。结论 CKD是CHF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CHF患者血清BNP、UA浓度变化不仅与NYHA分级密切相关,而且与肾功能分级有紧密联系,监测二者水平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非冠心病患者。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另对行PCI术的48例AMI患者按NLR大小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或计算各组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再住院率及左心室重构率。结果 (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WBCC、NC、hs-CRP、NLR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AMI组的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0.7)×109/Lvs.(1.2±0.4)×109/L,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BCC(OR5.960,95%CI5.278~6.729,P<0.01),hs-CRP(OR10.827,95%CI7.498~15.632,P<0.001)、NLR(OR9.915,95%CI7.958~12.351,P<0.001)均为AC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hs-CRP预测ACS的价值相当。(3)随访结果:NLR较高组的PCI术患者一年全因死亡率(25.0%vs.4.2%,P<0.05)、左心室重构率(37.5%vs.12.5%,P<0.05)较低NLR组明显偏高。结论 NLR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较WBCC高,与hs-CRP相当。NLR与PCI术患者术后一年全因死亡率、左心室重构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A1,B(apoA1,B)水平及apoB/apoA1比值与急性冠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的11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设为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apoA1、apoB,计算apoB/apoA1比值,比较各组各项测定指标及apoB/apoA1的水平变化,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A组与AMI组apoA1分别为(1.10±0.12)mmol/L,(1.07±0.14)mmol/L,与对照组(1.19±0.17)mmol/L相比显著偏低(P均〈0.01);UA组与AMI组apoB分别为(1.00±0.14)mmol/L,(1.10±0.13)mmol/L,与对照组(0.92±0.14)mmol/L相比显著偏高(P〈0.05,P〈0.01);UA组与AMI组的apoB/apoA1分别为0.91±0.19,0.97±0.18,与对照组(0.79±0.18)相比显著偏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oB/apoA1(OR=4.462,95%CI2.153~9.255,P〈0.001)及apoB(OR=2.764,95%CI1.174~6.511,P〈0.001)与ACS显著相关。结论 apoB与apoB/apoA1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B/apoA1是ACS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适宜的钉螺饲养方法及日本血吸虫尾蚴释放的最佳条件,为血吸虫病防治科研课题的开展提供可行的实验方法.方法将200只钉螺分为A、B、C、D四组,采用不同的光照、容器、饲料等条件饲养,比较观察不同条件下钉螺存活时间与释放尾蚴的次数及钉螺死亡率;设置15组不同的条件,观察释放尾蚴的时间与尾蚴数量.结果用混合饲料饲养、光照射、活动空间大的C组,钉螺存活时间为45 d,释放尾蚴4次;用砚台饲养、无光照射B、A组及用奶粉饲料、光照射D组,钉螺存活时间分别为10 d、15 d、29 d;释放尾蚴次依次为1、2、3次;用自来水、塑料网罩组5 h无尾蚴释放;用脱氯水或凉开水、晴天、温度29~30 ℃组,3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1 783条;同样条件下,温度25~26 ℃组,6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1 733条;阴雨天组,9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716条.结论温度为24~28 ℃,白日持续日光灯照射,去氯水保湿,活动空间较宽的环境中,用泥土混合饲料饲养钉螺,活动状态较好,生存时间相对较长,可多次释放尾蚴;在26~30 ℃温度, 晴天, 用脱氯水或凉开水,加钢丝网罩,尾蚴释放快、数量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适宜的钉螺饲养方法及日本血吸虫尾蚴释放的最佳条件,为血吸虫病防治科研课题的开展提供可行的实验方法。方法:将200只钉螺分为A、B、C、D四组,采用不同的光照、容器、饲料等条件饲养,比较观察不同条件下钉螺存活时间与释放尾蚴的次数及钉螺死亡率;设置15组不同的条件,观察释放尾蚴的时间与尾蚴数量。结果:用混合饲料饲养、光照射、活动空间大的C组,钉螺存活时间为45d,释放尾蚴4次;用砚台饲养、无光照射B、A组及用奶粉饲料、光照射D组,钉螺存活时间分别为10 d、15 d、29 d;释放尾蚴次依次为1、2、3次;用自来水、塑料网罩组5 h无尾蚴释放;用脱氯水或凉开水、晴天、温度29~30℃组,3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1 783条;同样条件下,温度25~26℃组,6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1 733条;阴雨天组,9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716条。结论:温度为24~28℃,白日持续日光灯照射,去氯水保湿,活动空间较宽的环境中,用泥土混合饲料饲养钉螺,活动状态较好,生存时间相对较长,可多次释放尾蚴;在26~30℃温度,晴天,用脱氯水或凉开水,加钢丝网罩,尾蚴释放快、数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