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原位肝脏移植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肝衰竭实施肝移植的经验。结果21例病人随访时间为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生存时间为1—1530d,中位生存时间为517d。病人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66.7%,1年存活率为66.7%,2年存活率为66.7%。死亡原因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14例的远期性生存病人中,13例移植前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其中有1例(1/13)在术后1年出现乙肝复发。结论肝移植术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意外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在术后的病肝病理检查中意外发现癌灶(称之为"意外肝癌"),其原发病,8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11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3个月后撤除霉酚酸酯,6个月后撤除甲泼尼龙。病肝沿水平面作间隔1 cm连续平行切片,对于直径大于1 cm或有灰白色结节者,完整取材。结果11例中,术前仅4例(36.4%,4/11)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正常值。除1例肿瘤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大为2.0 cm,平均直径为1.18 cm;肿瘤TNM分期,Ⅰ期占72.7%,Ⅲ期占27.3%;存在微血管侵犯2例,包膜完整、无血管及淋巴侵犯2例;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0例。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意外肝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分期早,多为单发,组织分化程度高,肝移植后的1年存活率与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类似,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状况的意义,观察其与肿瘤1年复发率和患者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共为30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术前和术中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外周动脉血、门静脉血和肺动脉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定量,检测血液中游离的肝癌细胞内特异AFP mRNA的表达,计算各部位血液的AFP mRNA阳性率及其拷贝数(1g值),统计患者1年肿瘤复发率及存活率。结果 30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中外周静脉血、外周动脉血、门静脉血、肺动脉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内AFP mRNA阳性率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且以肺动脉血最为敏感,阳性率为63.3%(P〈0.01);在各相应部位的血液中,术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内AFP mRNA拷贝数(1g值)也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前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的患者中,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高,但患者的1年存活率与无肿瘤细胞播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能够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液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且以肺动脉血中阳性率最高。肝移植手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引起肿瘤细胞播散,其结果与肿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特点并分析其术后生存时间。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施行18岁以上成人首次肝脏移植1424例。将年龄≥60岁的211例受者分为老年组,其余的1213例受者为成年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指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及术前血清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成年组,手术过程和无肝期时间较成年组略短。老年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3.27%)和再次移植率(0.95%)低于成年组(19.37%,P=0.035;3.96%,P=0.028)。成年组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85.52%、77.53%、75.52%、73.77%和70.9%,老年组术后6个月、1年、2年及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91%、83.42%、78.70%和40.14%,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原发恶性肝病(P=0.000)、合并肝肾综合征(P =0.021)、供肝热缺血时间(P=0.046)以及术后发生感染(P=0.000)。结论高龄不再是肝移植的禁忌证,合理筛选适宜手术的老年受者可获得与成年受者相近的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腹腔间隔综合征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升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颅内损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我们有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腹腔间隔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图、词回忆中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及其年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中的汉词回忆和图画回忆分测验对947人的连续年龄组的大样本进行测试,分析不同通道首因和近因效应的差异和年龄变化规律。结果:受试在汉词和图画自由回忆中,均呈现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受试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当发展到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各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首因和近因效应随年龄增长是不平行的,首因效应随年龄的增长变化较大。而近因效应的变化则相对较为平缓;两种不同呈现途径的比较发现,图画回忆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均高于汉词回忆。结论:视觉和听觉呈现途径均呈现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发展变化规律与记忆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首因效应受年龄的影响较大,在有意义的图画回忆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均高于汉词回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肝移植术后PTLD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CR、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3例中,2例位于肝门部,1例位于肝动脉旁淋巴结。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梗阻性黄疸。病理诊断例1为单形性T细胞PTLD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例2、例3为单形性B细胞PTLD的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例1 TCR阳性,例2、例3 IgH阳性。3例EBV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行再次移植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并配合抗病毒、抗CD20单抗和化疗等治疗,例1、例3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淋巴瘤复发和肺感染,例2随访11个月无瘤生存。结论PTLD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临床特征。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有关,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复方霜剂。方法:制备氯雌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16%(n=5),RSD为0.3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结论:氯雌霜性质稳定,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井喷"的判断与术中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发生“井喷”的术前判断与术中处理的方法。方法:327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均行颞骨高分辨CT(HRCT)筛查,并行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结果:11例术前颞骨HRCT显示内耳畸形并发内听道底骨性缺损与耳蜗、前庭相通,术中均有脑脊液喷出,经过术中对植入口的严密封闭,术后未见脑脊液耳鼻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发生“井喷”的原因为内耳与蛛网膜腔有异常开放的通道。术前行颞骨HRCT检查不仅能对内耳畸形的患者作出准确的判断,还能为术中进行正确的处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