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锁安  赵颖琦 《心脏杂志》2004,16(2):189-190
目的:内脏器官或其传入神经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可以引起血压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内脏-减压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也常见到腹腔脏器疼痛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障碍,如可使血压下降乃致休克,使心率或心律改变等.在我们以往的实验中发现,当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后,可使内脏-减压反应发生翻转现象.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延髓腹外侧区是否参与了内脏-减压反应的调控,是否与内源性NO有关.方法:Sprague-Dawley 大鼠,雄性;记录和刺激仪器为MacLab/4e套装;Chart软件;立体定位仪器为江湾I型C;微电极操纵器为上海蝶来仪表厂MD-1型;L-NAME和L-精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手术过程用我们以往的方法,从腹膜后位暴露内脏大神经,于腹腔神经节近端结扎并剪断,将中枢端置于铂丝双极电极上,用于刺激.左股动脉插管连接血压传感器;于颅底暴露延髓腹外侧部,将动物仰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按Paxinos & Watson鼠脑图谱定位..  相似文献   
2.
3.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正迅速向各个领域渗透,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备的应用使教师的工作不再繁琐。MacLab(计算机控制多导生理记录仪)正是这样一种设备。它是由澳大利亚AD Instruments公司设计的完善而便捷的数据记录、处理系统。 哺乳动物动脉血压调节是生理实验中的一项基本、重要的实验内容,常用动物是家兔。此实验的基础是准确记录出动物的正常血压,而后才能进行后期的实验操作。如何顺利、准确地使用MacLab记录血压,实践中我们有几点体会: 1 仪器的连接要合理简洁  相似文献   
4.
L-NAME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引起血压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L- NAME对内脏- 减压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内脏疼痛引起休克的机理。方法:用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的方法模拟内脏痛,比较静脉注入L- NAME前后刺激神经时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基础血压升高( P<0.01)。用药前刺激神经时为降压反应,ΔMBP= - 4.17 ±1.79kPa,而用药后刺激时却为升压反应,ΔMBP= + 1.22 ±1.93kPa( P<0.001);注射L- NAME前先注入L- 精氨酸,不管是基础血压还是刺激后的反应性血压,其变化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在大鼠身上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可引起内脏- 减压反应;发现了L- NAME 对上述反应有翻转作用。该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于受体的研究工作开展得非常活跃,其中研究得最好的是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这主要是由于具备了合适的研究材料(富含 n-AChR 的电鱼的电器官)和方法学上的成功。n-AChR 是最早被提纯、搞清亚单位组成和重组装到人工膜的受体。最近,它的各亚单位的氨基酸序列已经查明,并对其空间构象的研究又有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1991年2~3月我院曾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期间发现10例并发短期血尿,经查证为溶血反应,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均为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52~66岁,体重54~79kg。诊断肺癌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8例。术前检查均无明显的心、肺、肾功能损害,常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21世纪的现代医学高度综合发展的需要,我院在实验学教育领域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打破学科界限,以实验学领域中技术归类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导,组建机能实验教学课程;同时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管理体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知,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有两种,即α_1和β_1。其中β_1受体早已被人们所了解,但对α_1受体的认识则较晚,进展也较迟缓,这是由于α_1受体的某些效应与β_1受体相近似,且反应较弱,一般被β_1受体的效应所掩盖,不易发现α受体的存在只有把β_1受体阻断后,α_1受体的功能才能显示出来;再由于α_1受体在数量和特性上的多变性,各  相似文献   
9.
10.
新近查明,P物质有两种多肽前体,其中之一(β-前速激肽原,β-preprotachykinin)不仅含有相当于P物质的氨基酸序列,而且含有相当于K物质(一种新发现的肽)的氨基酸序列。目前,又从脊髓中分离出第三种P物质样多肽-neuromedin K。在脊椎动物中存在看三种速激肽,可以解释药理学观察所提出的“在神经系统中存在不只一种P物质受体”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