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孢噻肟钠致严重过敏性斑皮疹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 1:患者 ,女 ,70岁 ,家庭妇女 ,因发热、咳嗽、咳痰、胸部不适 ,于 2 0 0 0年 1月 2日来我院门诊部留诊观察。查体 :T3 8℃ ,BP16/10 67kPa。胸片 :肺纹理增强 ,WBC10 0× 10 9/L ,N0 86,诊为肺炎。给予头孢噻肟钠 (永宁药厂 ,批号 99110 6) 5g ,溶于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滴 ,1日 1次。用药第五天下午患者自觉身体痒感 ,夜间全身出现 0 5mm~ 0 5cm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斑丘疹 ,疹体间基本无隙 ,并伴有皮肤血管性水肿 ,胸部尤甚 ,奇痒难忍 ,做血常规等有关检查 ,均无异常。考虑为头孢噻肟钠所致 ,即停此…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害与DNA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的继发性损害是否有DNA氧化损伤,并研究抗氧化剂依布硒啉(ebselen,EB)对这种远隔部位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后分为: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溶剂组,④抗氧化剂EB10mg.kg-1组,⑤抗氧化剂EB30mg.kg-1组,每组5只大鼠。2周后行肢体运动神经功能评估并取VPN后行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PN的8-羟基-2-脱氧马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结果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假手术组(1.80±0.56,1.72±0.48vs2.28±0.33,P<0.05)。尼氏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同侧VPN细胞形态规整。而梗死同侧VPN神经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固缩,尼氏体退变为萎缩的深色细胞。EB30mg.kg-1组尼氏染色观察到改善作用。溶剂组同侧VPN的8-ohdG阳性细胞数目(0.1mm2)显著增加(146.8±12.1vs108.4±19.2,P<0.05);与溶剂组相比,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降(123.6±14.7,123.4±17.4vs146.8±12.1,P<0.05)。结论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2周,同侧VPN存在DNA氧化性损伤。抗氧化剂EB对VPN的DNA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20例原发食管腺癌标本和80例Barrett食管标本进行p5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检测。结果:在原发食管腺癌标本中,30%的P53蛋白80%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现了阳性表达。Barrett食管标本P53蛋白、有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和56%。在部分阳性表达的Barrett食管中,组织学未显示有不典型增生,提示:Barrett食管上皮为研究原发性食管腺癌的早期发生和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的内镜治疗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杨观瑞,赵立群随着纤维内镜及其辅助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和内镜医师操作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从诊断为主发展到诊断与治疗并重。通过内镜可以进行许多治疗,称之谓治疗内镜(Therapeuticendoscopy)。目前,内镜...  相似文献   
6.
1病例 患者:男,44岁。2006年6月6日14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4小时,呈持续性,渐行加重,伴恶心和呕吐,无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1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表情痛苦,查体合作,自由体位,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坦,无肠型蠕动波,肠鸣音正常,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右下腹压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镜Nd:YAG激光治疗食管和贲门早期表浅癌的远期疗效和DNA及p5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内镜激光治疗癌细胞消失的32例食管和贲门早期表浅癌病人进行33~78个月(平均55.3个月)的随访。并与117例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自然病程对比分析。应用ProductLimitEstimate方法计算其存活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53表达。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癌细胞DNA含量。结果:内镜激光治疗5年存活率为97%,自然病程5年存活率为67%(P<0.01)。p53阳性表达和DNA非整倍体型病人的复发率分别为76.9%和64.3%。结论:内镜Nd:YAG激光是治疗食管和贲门早期表浅癌的有效方法。抗癌基因p53和DNA倍体数与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β_2-MG对2型糖尿病(DM)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尿常规、血尿素氨 (BUN)、血肌酐(Cr)正常的63例2型DM患者(亚临床DN组)分别进行血、β_2-MG和尿Alb放射免疫测定(RIA)。 结果:剔除3例血β_2-MG>4.5mg/L患者后分析发现,亚临床DN组尿β_2-MG、Al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01);尿Alb阳性率与尿β_2-M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β_2-MG与尿Alb检测结果显著正相关(r=0. 495,n=60,P<0.001)。结论:DN时肾小球、肾小管均易受损,且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尿β_2-MG是诊断早期 DN的一项重要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可以提高DN的早期诊断率,并能对DN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程 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癌DNA和RNA测定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大肠腺癌DNA和RNA含量的变化意义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85年~ 1992年收治的术后随访 74例病人的大肠腺癌石腊标本重新切片 ,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DNA和RNA含量测定 ,探讨其变化意义与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肠腺癌DNA异倍体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RNA含量与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DNA异倍体和RNA含量大肠腺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均有关。术后生存 5年以上病人的DNA异倍体出现率和RNA含量较术后 1年内死亡病人为低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DNA和RNA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大肠腺癌的恶性程度、估价预后的客观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0岁,汉族。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咳嗽,咯血约30ml,色泽鲜红,次日下午即感气短、劳累、逐渐加重。患者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和异物吸入呛咳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胸廓基本对称,触诊语颤左侧强于右侧,叩诊左侧呈浊音,听诊左侧呼吸音消失,心界明显左移。实验室检查:WBC4.18×10~9/L,N 0.65,ESR 6m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