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科遇到穿透性心脏损伤3例,均手术治愈。报告如下。例1,男,26岁,因刀刺伤左胸前壁3小时入院。查体血压未测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颈静脉明显怒张,脉搏细速,心音微弱,胸骨左缘旁3肋间伤口1.5cm,少量渗血。诊断为心脏刀刺伤,急性心脏压塞,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矫治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施行婴幼儿TOF矫治术161例,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透症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9~36个月,平均(8±0.6)个月;体质量8.5~15.5kg,平均(8.2±2.10)kg。全组均及时给予提高胶体渗透压、应用血管活性药、腹膜透析、呼吸机辅助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和组织灌注治疗。结果:治愈5例,死亡1例,死于肾、肺、心多脏器衰竭。结论:婴幼儿心脏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与补体致炎性介质释放,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脑损害是致死主要原因,及时采用腹膜透析和免疫球蛋白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提高早期生存率。方法 连续施行心脏瓣膜置换30例,对影响手术疗效的围手术期原因进行防治。结果 本组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均经及时治疗痊愈。结论 重视术前准备,合理把握手术时机,病变纠正合理和术后严密监护及处理,可提高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胸正中切口是心脏外科最常用的切口,术后可并发纵隔感染,由于迁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死亡,至今仍是重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对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改良超滤组(M)和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U)。M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U组在转流开始后进行平衡超滤,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分别在转流前(TI),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 h(T6)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气比例(insp)并测量动脉血中C3a、C5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各组体外循环术后较术前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AaD02)明显增加,在T4、T5时间U组的Cstat、OI明显高于M组和C组,M组高于C组;AaDO2明显低于M组和C组,M组低于C组。C3a、C5a术后浓度明显降低,各组差别不明显。IL-6、TNF-α术后浓度均明显升高。在T2、T3、T4、T5时间U组的IL-6、TNF-α浓度明显低于M组和C组。结论术后肺功能损害可能与CPB术后补体激活致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血浆补体浓度减低可作为观察炎性反应及组织损害早期指标。联合应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降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的浓度,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具有良好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指征、方法、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急诊心脏瓣膜置换 ,二尖瓣置换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4例 ,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和主动脉窦瘤修补各 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死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心室纤颤 1例 ,经及时抢救治愈。随访 1~ 8a ,疗效良好。结论 正确的手术指征和方法选择、良好的围术期处理使感染、创伤和人工瓣失功所致急性瓣膜功能障碍施行急诊心脏瓣膜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心脏损伤并心包压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 2岁,因车祸撞击前胸部后心慌、气短3h入院。查体:心率10 5 /min ,呼吸2 2 /min ,血压70 / 6 0mmHg ,意识清楚,烦躁;胸壁未见明显擦伤或裂伤,胸骨下端有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律齐,心音略遥远,脉搏弱,颈静脉充盈。X线胸片示;心影无明显扩大,无血气胸体征。颅脑CT和胸、腹部B超检查未提示明显颅内、腹腔脏器出血及心包积血。给予输液2 0 0 0ml加多巴胺2 0 0mg快速静滴,血压70 / 6 0mmHg左右。在急诊室观察3h后,患者颈静脉充盈更加明显,烦躁加重并伴有皮肤湿冷,测中心静脉压为2 0kPa。拟诊为心脏闭合…  相似文献   
8.
巨大心脏瓣膜替换的经验体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对63例心胸比率>0.70,心脏容积指数>正常2倍的风心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其中二尖瓣置换5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双瓣膜置换7例。术前心功Ⅲ级16例,Ⅳ级47例。手术早期死亡率12%(8/63),10年累计生存率78.8%。本文着重对其疗效及围术期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Ebstein畸形(Ebstein anomaly)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3~46(17±11)岁。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7例,Ⅱ级10例,Ⅲ~Ⅳ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12例,中度反流4例,轻度反流5例;全组患者中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20例行三尖瓣成形术,采用Danielson法2例,Carpentier法18例,其中5例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及室性心律失常各1例,经积极治疗痊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反流减轻。术后随访1个月~5年,7例三尖瓣反流消失;13例存在轻度三尖瓣反流;1例三尖瓣反流加重,心功能不全,于术后3年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Ebstein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采用Carpentier法施行三尖瓣成形效果良好;对三尖瓣和右心室发育不良患者施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有利于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外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3例,其中1例动脉瘤破裂,1例巨大腹主动脉瘤致腰椎破坏,均手术治疗成功,对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腹主动脉瘤如出现剧烈腹痛、背痛常提示瘤体迅速增大或破裂可能,应立即手术;同时提出在老年急腹症及腰背部疼痛中应注意与腹主动脉瘤鉴别。围术期强调胃肠功能紊乱、脊髓功能受损和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