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范倩  巩路  魏蔚  孙文闻 《天津医药》2013,41(1):9-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筛查方法。方法对61例临床确诊为pSS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应用三尖瓣反流速度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依据PAH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H组(10例)和非PAH组(51例),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胸CT扫描和超声心动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61例pSS患者中并发PAH者占16.4%,PAH组中PASP为31~64mmHg,平均(40±9)mmHg,其中4例无任何与PAH相关的临床表现,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2)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胸闷或胸痛、心悸、进行性呼吸困难、雷诺现象、胸腔积液和肺间质病变,PAH组雷诺现象、心悸、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PAH组(P<0.05),PAH组的补体C3水平低于非PAH组(P<0.05)。(3)PAH组瓣膜受累达100%,其中2例仅伴有右心系统扩大,3例同时出现左心和右心系统扩大,PAH组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高于非PAH组(P<0.05或P<0.01)。结论 pSS并发PAH并不少见,患者即使无相应临床症状,也应行超声心动筛查,这对PAH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分别根据否合并休克、入院7 d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根据是否合并休克分为无休克组102例及休克组27例;按入院7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93例和死亡组36例。比较无休克组和休克组的RDW及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情况;对RDW与血乳酸、SOFA、APACHEⅡ评分分别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无休克组与休克组患者RDW、血乳酸、SOFA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RDW、血乳酸、PCT、SOFA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DW与PCT、SOFA及APACHEⅡ评分存在正性相关关系。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RDW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藻羊栖菜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思玉  向俊  汪玉梅  韦霞  冯婵  范倩  张翠仙 《中草药》2019,50(23):5670-5676
目的研究海洋中药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和ODS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ORD等)并与文献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栖菜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依次为羽扇豆酮(1)、鲍尔山油柑烯酮(2)、β-香树脂酮(3)、α-香树脂酮(4)、黑麦草内酯(5)、异黑麦草内酯(6)、(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7)、(R)-去氢催吐萝芙醇(8)、24-乙基-4,24(28)-胆甾二烯-3-酮(9)、岩藻甾醇(10)、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11)、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12)、马尾藻甾醇(13)、(24R)-豆甾-5,28-二烯-3β,24-二醇-7-酮(14)、二氢槲皮素(15)、金色酰胺醇乙酸酯(1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7)、单棕榈酸甘油酯(18)、棕榈酸甲酯(19)。结论从羊栖菜全草中分离并确定的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三萜及倍半萜类、高度氧化甾醇和生物碱等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7、8、14~19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迪瑞C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台分立式、试剂开放、急诊优先、外置计算机的仪器,由软件操作系统、光学单元、机械系统、液路及电子系统组成。仪器自动完成加样、加试剂、去干扰、混合、预温、反应检测、清洗以及结果计算、显示和打印等功能,它完全模仿并替代了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测试误差,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脂糖代谢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脂糖代谢、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3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6/39)(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等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急躁易怒、眩晕、头痛、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及耳鸣等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TG、TC、LDL-C低于对照组,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脂糖代谢及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LP小鼠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不同脏器炎症浸润程度的变化以及不同免疫器官中T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小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在术后0h、6h、12h、24h、48h及72h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血液、肺组织及回肠组织中IL-6、IL-10、IL-2、IL-4的含量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reg及Th17比例变化、回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肺组织及回肠组织中IL-6含量于术后6h达到峰值,血浆中IL-6含量于术后12h达到峰值,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0.01)。回肠组织中IL-10含量于术后6h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回肠组织中IL-2含量与术后出现持续上升,并在术后24h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血液、肺组织及回肠组织中IL-6、IL-10、IL-2、IL-4均于24h后大幅下降。CLP术后6h及24h的脾脏淋巴细胞Th17、Treg比例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0.01)。回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细胞比例于术后12h达到最高,CD8+T细胞比例于术后24h达到最高,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h17、Treg、CD4+T及CD8+T细胞均于24h后出现下降。结论 脓毒症发病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炎症因子浸润程度不同,肠道黏膜中炎症反应出现最早且持续时间更长。脓毒症中后期CD8+T细胞的显著减少及Treg比例的相对性增加可能提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规范化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规范化抗心衰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d-1)治疗,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末内径[LVEDD(mm)]及射血分数(EF%)的结果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T-proBNP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等多方面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慢性心衰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镇膈熄呃汤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73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3岁,采用镇膈熄呃汤治疗,2次/d,疗程3d;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6岁,采用甲氧氯普胺、山莨菪碱、氯丙嗪穴位注射及针灸等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72.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膈熄呃汤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范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7-18
目的探讨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老年人群慢性病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其慢性病发病情况、疾病构成情况。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34.9%,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是主要的疾病构成,一种慢性病的构成比为81.7%,两种及以上慢性病共患的构成比为18.3%。男性老年人高血压及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老年女性,年龄〉71岁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年龄≤7l岁老年人。结论老年居民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多种慢性病共患情况较为常见,应根据慢性病发病特点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