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的共同病理改变,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和构成改变。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中发挥关键作用。HSC位于肝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Disse间隙,正常时呈静止状态,不合成或仅合成少量的ECM,肝脏损伤后HSC活化并持续增殖,合成和分泌大量的ECM,是肝纤维化时ECM的主要来源细胞。活化的HSC主要通过凋亡机制减少,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0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表达Fas/Fas配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拟通过观察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干预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DGF致纤维化和IL-10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s-9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rHSCs-99分成4组:对照组(A组),RAPA 50 nmol/L组(B组),RAPA 100 nmol/L组(C组),RAPA 150 nmol/L组(D组)。RAPA作用72 h后,分别用MTT法检测rHSCs-99增殖,ELISA法检测I型胶原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V FICT/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right-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Fas、P53与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RAPA作用后,rHSCs-99增殖受到抑制,I型胶原含量降低,凋亡率增高,Fas、P53表达增多,Bcl-2表达减少。结论 RAPA能抑制rHSCs-99的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促进rHSCs-99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开启Fas/FasL凋亡途径及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下调Bcl-2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肝病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目前认为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TNF超家族的新成员[1]。研究表明TRAIL通过与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的功能受体DR4、DR5结合,能诱导活化型HSC凋亡,如何提高靶细胞DR4、DR5表达水平成为此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苦参碱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苦参碱对体外培养HSC的DR4、DR5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术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性对69例术前经过B超、CT或ERCP等检查,并且术中经过胆道镜探查,检查明确无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肝总管无残留结石,胆道镜能顺利通过Oddis括约肌;胆总管内径大于或等于10mm,胆汁清,胆管壁炎症轻的胆总管结石等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69例中术后发生胆漏3例,经引流等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3-14d,平均6.5d。结论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中选择性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住院时间,但对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检查,胆总管一期缝合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的痛苦轻,体现微创外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肿瘤-睾丸抗原SSX1基因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肿瘤-睾丸抗原SSX1基因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7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15例肝硬化和15例正常肝组织的SSX1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随机选择4例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47例HCC患者中,39例表达SSX1 mRNA,阳性率为83%,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3例为弱阳性,其中2例患者获得了离癌灶更远处的活检组织,对其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阴性;所测的15例肝化和15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SSX1的表达。4例DNA测序结果表明RT-PCR产物确为SSX1 cDNA。SSX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SX1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可望成为HCC免疫治疗的理想靶位。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肠-胰岛轴机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赵琪  翁山耕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68-3269
1982年,Pories等在手术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减肥手术后,体重显著减轻的同时血糖也快速恢复了正常,且不再需要采取任何降糖措施维持[1]。从而开创了一条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Ferchak等[2]于2004年对肥胖症,减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HSC-99,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苦参碱0.12 mg/kg组(B组),苦参碱0.24 mg/kg组(C组),苦参碱0.48 mg/kg组(D组)。苦参碱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rHSC-99凋亡,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HSC-99中神经生长因子(NGF),p75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rHSC-99 24 h后,rHSC-99凋亡率随苦参碱的浓度增大而增高,D组凋亡率最高(P〈0.01);NGF,p75,Caspase-3mRNA及其蛋白表达随苦参碱的浓度加大而表达升高,C组表达最高(P〈0.01)。结论苦参碱可诱导HSCs凋亡。激活NGF/p75通路、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可能是苦参碱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癌基因p53,p16和p21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p53,p16和p21的腺相关病毒分别或联合转导人肝癌细胞系HLE,HepG2,QGY-7701,QGY-7703,BEL-7402,SMMC-7721,通过体外及裸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癌的促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53,p16及p21对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体外凋亡率约30%左右,体内生长抑制率30%-44%;联合感染肝癌细胞效果更明显,体外凋亡率达56%,体内癌生长抑制率65%。结论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外源抑癌基因p53,p16和p21不仅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有诱导凋亡和抑制生长作用,联合应用治疗肝癌更具有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和纯度是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