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导致女性不孕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不孕不育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40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分析患者发生不孕的相关因素。结果结婚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吸烟或饮酒、流产史、生殖系统畸形或病变、泌尿生殖道感染、接触重金属或有毒物质等与女性发生不孕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婚年龄偏晚、初次性生活发生过早、吸烟饮酒以及工作或生活中接触重金属或有害物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均与女性发生不孕有关,以上因素均会增加女性发生不孕的风险,希望广大女性予以关注,并且这些因素值得临床医师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时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不孕不育的发病率仍呈现逐年升高趋势[1]。不孕不育导致了众多家庭关系的破裂,影响了社会和谐;女性患者面对不孕不育,承受着自身的病痛和社会的舆论,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降低女性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同时减轻女性患者的痛苦,现归纳总结了影响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因素及对不孕不育的女性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方法,现综述如下。1影响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5家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618例,采用非条件二分类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TBIL升高、BUN升高、CRE升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增大、甘油三酯降低、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AFP升高提示预后较好(P<0.05)。回归方程预测总的正确率为78.3%。结论患者年龄、TBIL、BUN、Cr、INR、甘油三酯、AFP指标及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由此建立的方程预测效果较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确诊的17例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17例患者既往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有流感患者接触史者有4例,占23.5%,既往健康者有14例,占82.35%。甲型H1N1流感重症年龄多发生于2岁到12岁少年儿童,占本组病例64.71%。临床症状高热有16例,占94.11%,首发症状高热为主体温39℃以上10例,占本组病例58.82%,其中高热和咳嗽同时出现5例(29.4%),其次咳嗽有7例(49.4%)。合并症主要是肺炎,有15例(88.2%),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23.5%),有基础性疾病4例(23.5%)。动态血生化检测及其他检查中肝功能异常者9例(52.9%),心肌酶谱异常者7例(41.2%),心电图异常者9例(52.9%)。在出现症状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2到7天,平均(4.2±1.67)天;在给予治疗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1到4天,平均(1.88±1.78)天。治疗方面使用中药加奥司他韦7例(49.4%),中药治疗5例(29.4%),未用中药或奥司他韦3例,奥司他韦治疗2例(11.8%)。治疗痊愈出院16例(94.1%),死亡1例。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发病年龄少年儿童多见,首发症状高热、咳嗽,肺炎是主要合并症。及时给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获得痊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炎研究所和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病历618例,由专人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证候、并发症、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资料进行逐项登记。采用Ep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8例患者中有效256例(42.88%),无效353例(57.12%)。患病年龄段以40—49岁组(33.17%)最高,其次为50~59岁组(24.59%)和30—39岁组(23.14%);50~59岁组病死率(65.13%)与〉60岁组病死率(63.64%),均高于〈30岁组(40.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80.20%)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19.80%);男性病死率(57.26%)与女性病死率(56.56%)无明显差异。死亡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有效病例(P〈0.01)。死亡病例组的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病例组(P〈0.01),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钠(Na^+)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病例组(P〈0.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48.38%)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率(2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40~50岁多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者病死率偏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年龄、并发症及TBil、ALB、Na^+水平,以及治疗措施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体质从化理论肇始于《内经》等经典著作,对临床治疗急性热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手足口病的临床转归与感染者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感染者体质决定患者是否发病,以及是否能发展为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病邪兼具有热、湿的某些特点,其传变符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规律。基于体质从化理论,应根据其病机转变趋势,采用早期截断病势的治疗原则。应深入临床研究,从中医体质从化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疾病易感性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客观的物质基础,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手足口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的现状,提出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应确立合理的目标,应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减少危重症的发生率为主要目标,对于普通型手足口病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对于手足口病的疗效评价,可分为治愈、死亡、致残3个基于临床终点结局为目标,药物治疗对于手足口病退热时间的影响应将其转变为等级资料,而口腔溃疡以及皮疹等,因临床意义不大或评价困难,不宜作为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Jadad评分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11篇,共计病例数12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加基础治疗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基础治疗相比,退热时间缩短1.85天,退疹时间缩短1.51天,总病程时间缩短2.55天,并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尚未见报道喜炎平注射液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确,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尚需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