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辐射促转染方法,将脂质体(lipfectin)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IGF-1 R ASON)导入胰腺癌细胞(PC-3),以观察体外PC-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情况,以及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抗瘤效果,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科  潘耀振 《贵州医药》2015,(4):350-351
胰腺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确诊时大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15% ,5 年生存率不足5% [1]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具有隐匿性、非特异性和多样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 例胰头癌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croRNA-100( miR-100)对人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CFPAC-1增殖及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iR-10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感染MIA PaCa-2和CFPAC-1细胞,构建高表达miR-100细胞株;用平板克隆、CCK-8方法检测miR-100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miR-100对人胰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结果:慢病毒感染后,miR-100表达在MIA PaCa-2细胞中提高(941±171)倍,在CFPAC-1细胞中提高(154±2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提示MIA PaCa-2和CFPAC-1细胞实验组平板克隆数少于对照组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CK-8细胞增殖实验提示MIA PaCa-2和CFPAC-1细胞实验组增殖能力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miR-100抑制了肿瘤裸鼠皮下成瘤。结论:miR-100能从体内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及皮下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结石位于肝内胆管。这种疾病在西方不多见而易发于东亚地区,(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和(或)狭窄等因素使肝内胆管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不仅加重胆管的狭窄和阻塞,并加重肝实质的损害,导致肝纤维化,萎缩;感染急性发作时又易发生菌血症、感染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管溃疡致胆道出血,病变晚期则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因为左半肝较容易操作的解剖位置使得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很快得到关注,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左半肝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症,兼具解除肝管梗阻(结石,尤其合并存在的肝胆管狭窄)和去除化脓性感染病灶的双重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肝胆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外科急腹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易延误诊治,常因误诊,术中多己发生肠缺血坏死,病死率70%~100%.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 , FAP)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发病后72 h内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 ODS )为特征的特重型胰腺炎。FA P的临床特征是病情发展迅猛,器官功能障碍出现早而发展快,常常伴有严重的腹胀、腹腔内高压和腹膜炎。然而FAP不同于SAP ,也不是SAP治疗过程中的暴发性加重,FA P与胰腺坏死程度也不成正比[1]。FA P由于来势凶猛,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包括微创治疗在内的一体化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其救治效果还难尽人意,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高达65%[2]。现将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1例FA P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安儒  潘耀振 《贵州医药》2008,32(7):656-657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切口感染率较高,尤其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率高达30%[1].为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方法,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15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诊治胆胰疾病方面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使胆胰疾病的非传统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由于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伴随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所取代[1,2].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7月在内镜下诊治130例胆胰疾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