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HepG2细胞在顺铂压力下存活细胞中P53、C-myc、Bax、Bcl-2等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epG2顺铂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测定在顺铂压力下存活HepG2细胞内凋亡和抗凋亡因子P53、C-myc、Bax、Bcl-2、NF-κB的变化.结果在顺铂压力下存活HepG2细胞P53、C-myc等凋亡相关因子无明显变化.Bcl-2持续升高,Bax逐渐下降,Bcl-2/Bax的比率值呈进行性升高.NF-κB mRNA在7 d后出现明显阳性.结论在顺铂持续压力下HepG2细胞的存活机制与Bcl-2持续升高、Bax逐渐下降有关,NF-κB mRNA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细胞存活的后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假尿嘧啶核苷(Pseudouridine,ψ)简称假尿苷,是尿嘧啶核苷的异构体。主要由转移性核糖核酸(tRNA)降解产生,在体内不经其他代谢而直接由尿排出。恶性肿瘤病人和动物常有大量修饰性核苷排出,尤以假尿苷为显著。近年来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尿液假尿苷可作为原发性肝癌(PHC)生化标志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它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的重要病因[1~4]。Hp感染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生,但感染所造成的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感染者只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而另一些则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发展为胃癌。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有以下几点解释:①感染的Hp菌株不同,其致病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②感染宿主不同,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③Hp感染后胃粘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增加,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亚硝胺、高盐等造成不同的结果;④感染的阶段不同,早期感染特别是儿童期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发生,却减少了溃疡病的发生。近年来,Hp毒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血清糖抗原5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糖抗原50(CA50)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IRMA方法检测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A50水平,并与43例良性肝病及20例正常对照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CA50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CA50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57.8%,与AFP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可由单纯测定AFP的65.7%提高到89.4%。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中,血清CA50  相似文献   
5.
新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孝生  沈鼎明  何璐  张炼  高健 《重庆医学》1999,28(3):178-179
目的:探讨硫糖铝新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5)和B组(n=42)分别接受硫糖铝+呋喃唑酮+兰索拉唑和胶体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C组(n=43)接受呋喃唑酮+兰索拉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了解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并随访1年。结果:停药4周后A组、B组、C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6.
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肝癌及其合并症、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及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34例肝癌患者,45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NO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肝癌合并代偿期肝硬化血清NO高于合并慢性肝炎者;肝硬化组血清N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且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升高,A级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B级与A级、B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发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较无并发症肝硬化者NO明显升高。结论:内源性NO在肝癌及肝硬化时合成增加,且与肝癌合并症、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NO测量有助于肝癌及肝硬化病情的临床评估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虫草菌丝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胰岛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虫草菌丝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胰岛素酶活性的动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虫草组。正常组于实验开始时便处死大鼠 ,而后 2组则于造模 3 ,6,9wk分批处死 ,取血及肝组织标本。生化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清蛋白 (ALB)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血清胰岛素 (INS)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的胰岛素酶活性。结果 :(1 ) 3 ,6wk虫草组大鼠血清ALT ,ALB及HA含量与对应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9wk虫草组大鼠血清ALT ,HA含量显著低于对应模型组 (P <0 .0 5 ) ,而其血清ALB含量则显著高于对应模型组 (P<0 .0 5 ) ;(2 ) 3wk虫草组及模型组大鼠血清INS水平及肝组织胰岛素酶活性与正常组大鼠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6,9wk虫草组及模型组大鼠血清IN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对应的肝组织胰岛素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或P <0 .0 1 ) ;(3 ) 3 ,6,9wk虫草组大鼠血清INS水平及肝组织胰岛素酶活性与对应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虫草菌丝可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损伤 ,并可抑制肝纤维化 ;造模 6wk后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胰岛素酶活性开始降低 ,血清INS含量开始升高  相似文献   
8.
人肝癌原发性耐药细胞亚系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泽勇  沈鼎明  伍烽  翟宝进 《肿瘤》2004,24(5):455-458
目的从人肝癌细胞系HeFG2中筛选出原发性耐药株,建立相应的细胞亚系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adriamycin,ADM)大剂量冲击法筛选原发性耐药细胞株,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检测耐药蛋白的表达.结果随冲击次数的增加,筛选出细胞的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逐渐升高,筛选3次后对ADM的RI可达30.5;其形态学特点、生长特性及细胞周期分布与亲本细胞有明显差异,同时发现耐药蛋白P-gp、MRPt LRP表达增强.结论肝癌细胞系HepG2是个非均质的群体,其中存在着原发性耐药细胞株.  相似文献   
9.
多药耐药(multidur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可聚焦的特点,能非特异性地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一系列物质进入细胞内,是一种理想的耐药逆转工具。为此,我们以人肝癌耐阿霉素(ADM)的多药耐药细胞亚系HepG2/ADM为研究对象,观察低频超声对其耐药特性的逆转,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谢先火,沈鼎明,沈薇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对原发性肝癌(PHC)有诊断价值的血清肝癌标志物,如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LCA结合型异质体(LCA-AAT)、α-L-岩藻糖苷酶(AFU)及γ-谷氨酰转肽酶II(GG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