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继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忽视和误诊,通常因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例患者为青少年,无血管基础疾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突发感染性动脉瘤,经及时发现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rtI233V的方法 .方法 参照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逆转录(RT)区序列设计PCR引物,根据HBV RT区rt233位野生型和变异犁的序列,分别选择Bst1107I和Bsp1407I两种内切酶.以rtI233V变异株及野毒株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分别用Bst1107I和Bsp14071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观察酶切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变化.并以变异型和野生型质粒的不同配比,分析该检测方法 的敏感性.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 可同时检测野毒株和rtI233V变异株.PCR扩增后,野毒株和rtI233V变异株的PCR产物长度均为255 bp.以Bst 11071酶切,野毒株质粒的PCR产物可以切成75 bp和180 bp两段,rtI233V变异株PCR产物的长度保持不变.以Bsp1 4071酶切,rtI233V变异株质粒的PCR产物可以切成75bp和180bp两段,野毒株质粒的PCR产物长度保持不变,测序结果 与上述结果 一致.敏感性检测表明,此方法 至少可检出标本中10%的变异株.应用此方法 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筛选出2例rtI233V变异患者.结论应用PCR-RFLP方法 可检测rtI233V变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HBV变异rtI233V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体外研究阿德福韦(ADV)耐药相关变异对于HBsAg产生及HBV复制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2例在ADV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对其HBV反转录(RT)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对其中4例患者的HBV进行全基因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及克隆.将优势株的HBV全基因插入PHY106载体,构建成1.1拷贝HBV基因组表达载体,进而转染Huh7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及HBeAg水平,了解不同ADV耐药相关变异类型对HBsAg分泌的影响.抽提转染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HB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 DNA水平.将rtA181T/sW172*变异株与rtA181非变异株质粒按不同比例混合,共转染Huh7细胞,检测上清液中HBsAg及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HBV DNA水平.结果在12例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中,10例出现ADV耐药相关位点变异,以rtA181变异为主,其中5例有rtA181T变异,4例为rtA181T/S+rtN236T变异.将含rtA181T/sW172*变异的质粒转染细胞后,上清液中不能检测到HBsAg,而含其他变异类型的质粒转染细胞后,上清液中HBsAg和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HBV DNA水平与非变异株相似;含不同变异的HBV临床分离株转染后的细胞内核心病毒颗粒HBV DNA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将rtA181T/sw172*变异株及rtA181非变异株的质粒共转染后.随着rtA181非变异株比例的增加,上清液中HBsAg水平也逐渐增高,但细胞内核心病毒颗粒HBV DNA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rtA181变异是ADV耐药相关性变异的主要类型,rtA181T变异较多见.rtA181T/sW172*变异株可引起HBsAg分泌障碍,但rtA181非变异株可纠正rtA181T/sW172*变异株的HBsAg分泌障碍.不同类型的ADV耐药相关变异对HBV的复制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HCV感染与糖尿病的关联,这种关联在年龄大、体重超标的患者身上表现更为明显。HCV编码的蛋白,能干扰胰岛素的信号转导,这就解释了在发生肝纤维化之前,HCV感染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而胰岛素抵抗也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后出现HBV病毒学突破患者HBVRT区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LAM治疗后出现HBV病毒学突破患者的血清HBVRT区基因,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用Chromas2.0软件分析HBVRT区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变异类型。结果109例患者在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病毒学突破,其中94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相关性变异,包括YMDD变异93例,单独rtA181T变异1例。13例(11.93%)患者经测序分析未发现YMDD变异,但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均发现有YMDD变异。测序结果发生变异位点和出现频率:rtM204V/I93例(85.3%)、rtL180M51例(46.9%)、rtV173L/M7例(6.4%)、rtV207M/L/I4例(3.7%)、rtA181T4例(3.7%)、rtT184I/S/M2例(1.8%)、rtM250L2例(1.8%)。变异类型:rtM204V/I、rtA181T、rtM204V/I rtL180M、rtM204V/I rtL180M rtV173M等。结论拉米夫定耐药主要变异类型为rtM204V/I变异,常伴随rtL180M和rtV173L/M变异;少数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前即已产生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耐药相关性变异。  相似文献   
8.
核苷(酸)类似物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问世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之一。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耐药问题。由于HBV的复制需通过逆转录机制,而HBV聚合酶缺乏校正的功能,因此,HBV比其他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这种DNA病毒的高突变性和RNA病毒HIV较为相似[1,2]。临床上有些抗HIV药物,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等,同时具有较强的抗HBV作用,其中,拉米夫定已被批准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已进入治疗慢性乙肝的III期临床试验。由于核苷(酸)类似物类已较早地用于HIV感染的治疗,积累了较多的有关HIV耐药研究经验,因此,我们可以从HIV耐药性研究中得到对HBV耐药性研究的一些借鉴。本文就HIV和HBV基本特征、复制能力和复制适应性、隐藏方式、对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并期望借此得出阻断HBV耐药性产生的防治策略。一、基本特征的比较HBV和HIV在基因组结构和复制特性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HBV和HIV聚合酶的RT区同源性较高,空间结构上都呈现“右手结构”,特别是在与dNTP结合的7个保守区域(包括A-G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COSSH)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2.0(COSSH ACLFⅡ)评分对乙肝病毒相关ACLF(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和病情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信息。根据患者90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47),比较两组基线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COSSH ACLFⅡ评分和COSSH ACLF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CLIF-C)ACLF评分、CLIF-C脏器衰竭(CLIF-C OF)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90 d死亡的价值。分别按照COSSH ACLF分级(ACLF-1,n=83;ACLF-2,n=23;ACLF-3,n=8)和COSSH ACLFⅡ危险分层(<7.4,n...  相似文献   
10.
从慢性HBV感染的肝细胞中清除HBV cccDNA被认为是根除HBV的关键。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监测HBV cccDNA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评估极为重要;随着靶向HBV cccDNA的抗HBV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也迫切需要准确而灵敏的HBV cccDNA检测方法,以评价其疗效。近年来,为了提高HBV cccDNA定量检测的特异度,在传统的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同时,为了提高敏感度,还推出了HBV cccDNA的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等。本文综述了引入酶切的qPCR法、磁珠捕获杂交法、滚环扩增结合原位PCR法、数字PCR法和单细胞内数字PCR法等方法在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