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预警风险评分(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治的200例院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交接模式,观察组采取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及转运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院内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护士救治能力,提升院内护士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腹途径腹腔镜在膀胱阴道瘘修补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全切除(n=6,均为开放手术)或宫颈癌根治术后(n=1)致膀胱阴道瘘患者共7例,年龄42~57岁,所有瘘口均位于输尿管嵴以上,瘘口直径0.5~3.5 cm,尿瘘病史3个月~5年余,其中2例既往有1~2次经膀胱修补失败病史。采用经腹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直视下放置操作通道,其中5例瘘口较大或复发性膀胱阴道瘘采用大网膜填充膀胱与阴道之间的间隙。术后留置尿管2~3周。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280 min,出血量50~150 ml,无输血,术后拔除尿管后尿瘘消失。随访6~54个月未出现尿瘘。结论经腹腹腔镜修补高位膀胱阴道瘘微创、有效,尤其是复发性病例,但尚需更多临床资料论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某院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及院感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3—2017年送检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对阳性培养菌株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分布及药敏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分离革兰阴性菌前六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阳性菌前二位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前四位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4.1%~11.6%,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肠杆菌,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波动在45%左右,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除存在天然耐药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1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5年内的耐药率呈持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4,P<0.05)。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呼吸道标本检出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日趋严重。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胡黄连苷Ⅱ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OB 1.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胡黄连苷Ⅱ组、DEX+RIP1过表达组、DEX+空载质粒组、DEX+胡黄连苷Ⅱ+RIP1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率、活性氧(ROS)相对水平、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释放量、BCL-2及BAX相对表达、RIP1/RIP3/MLKL信号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EX+胡黄连苷Ⅱ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分子特征和毒力,以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菌的认识。方法 对1株分离自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的CR-HvKP进行药敏试验,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通过拉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毒力相关荚膜抗原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大蜡螟感染模型试验和患者临床表现分析该菌的分子及毒力特征。结果 CR-HvKP引起了患者严重的肺部感染,予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病原菌,根据其药敏结果及时更改抗菌药物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该菌为多重耐药株,表达IMP-4型碳青霉烯酶,拉丝试验阴性,为ST2928型,prmpA2毒力基因阳性,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在大蜡螟模型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毒力。结论 此次分离的ST2928型、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并且产IMP-4型碳青霉烯酶的CR-HvKP系首次报告,CR-HvKP因其高耐药性和高毒力的结合可引起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感染,其分子特征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胆汁分离病原菌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某院肝胆疾病患者胆汁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胆汁标本406份,培养阳性率为64.53%,262份阳性标本中分离单一病原菌的占62.21%(163份),2种病原菌的占32.83%(86份),3种病原菌的占4.96%(13份)。分离病原菌3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2株(64.71%),革兰阳性菌131株(35.02%),真菌1株(0.27%)。肝硬化、既往有肝胆手术史、患胆道结石者胆汁分离病原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胆道系统不同部位结石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分离阳性率有差异;而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患肝胆肿瘤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系统有无结石、既往有无手术史患者胆汁分离病原菌种类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胆汁分离病原菌种类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8,P=0.001)。结论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胆汁分离菌以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单一感染为主,肝胆系统结石患者、既往肝胆手术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胆汁分离病原菌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 随着心脏外科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疑难、老年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即是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药物,因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目的 提高对心脏手术后POCD的重视程度,减少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内容 从POCD的定义、诊断与评估、病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趋向 对心脏手术后POCD的病理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术前诊断急需建立一套精确、全面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86岁,因“吞咽障碍1年余,留置鼻胃管半年”于2015年6月30日入院。患者自1994年起多次发生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并遗留多种后遗症。2014年起患者开始出现吞咽障碍,逐渐加剧,并反复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等。此次入院前半年予留置鼻胃管处理,但患者仍反复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且逐渐出现营养不良。此次为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入住消化科。患者2004年曾因胃巨大溃疡穿孔而接受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入院查体示体温35.5℃,呼吸18次/min,脉搏78次/min,血压100/65 mmHg(1 mmHg=0.133 kPa),桶状胸,双侧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粗,呼气相延长,双肺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叩诊心界稍向左下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腹正中线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瘢痕,腹部正中可见一约16 cm×8 cm包块(图1),咳嗽、鼓腹时体积增大,余无特殊。入院后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1)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3)Ⅱ型呼吸衰竭;(4)腹壁切口疝;(5)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