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对H_2O_2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黄■虫丸血清和正常血清;将肝星状细胞(HSCs)分为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50 nmol/L)组、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正常血清高浓度H_2O_2(100μmol/L)组和大黄■虫丸血清高浓度H_2O_2组,应用化学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中,将HSCs分为正常血清组、大黄■虫丸血清组、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50 nmol/L)组和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以检测ROS生成相关分子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的表达。结果正常血清高浓度H_2O_2组和大黄■虫丸血清高浓度H_2O_2组细胞内均有较强ROS荧光,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细胞的ROS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P0.01);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比较,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调控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等分子,参与拮抗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阻止ROS的生成,并最终抑制HSCs活化、增殖,防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拔火罐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RT)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RT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结果:经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后RT患儿CD3、CD4、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明显降低(P均<0.01),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D8则无明显改变(P>0.05),CD4、Q)8、C1)4/CI)8比值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仍然显著(P<0.05,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可提高和改善RT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对RT患儿的疗效优于转移因子口服液。  相似文献   
3.
以建设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为目的,利用数据仓库等信息化技术对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采集、清洗、整合,建立数据中心进行综合管理,保证数入一门、数出一门。有效消除信息孤岛、解决数据混乱状态、缓解信息化应用瓶颈。以数据挖掘为手段以病种为核心着重分析医疗核心指标及医保的总额预付管理两个主题,通过深入分析明确管理目标、缩小管理范畴、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与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关系,我们动态观察61例AMI发病第1、3、7、14、21天五个时间组vWF的变化。结果表明,AMI各时间组血浆vWF均较正常组高(P<0.01),第3天最高,1周后逐渐下降,AMI第1、3、7天组分别与第14、21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01),死亡组较存活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通过观察认为血浆vWF的变化与AMI临床病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陈春晓  梁悦  吴成钧  韦容清  王毅 《内科》2008,3(6):910-91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临床表现,可以导致口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组织损害,严重者可以引起出血、狭窄等严重并发症。1999年Genval工作会议报告提出GERD的定义为:由胃食管反流物引起的食管和食管外组织损害或产生足以影响生存质量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实施物流ERP系统中,通过流程优化,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规范了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配送、消毒、使用、核算、追溯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实现基于物流ERP系统对医用高值耗材的精细化与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8.
9.
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过程中的失调均可导致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影响妇女健康。目前,由于缺乏表征子宫内膜发生、发展特性的研究模型,子宫内膜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受到一定限制。类器官是一种干细胞来源或原始组织来源的三维培养细胞群,由于其遗传特征、组织学特征、生物学特征与原始组织、器官的一致性,可代表来源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可传代扩增的子宫内膜类器官研究模型能保持基因组稳定性,弥补了传统细胞与动物模型的不足。该文综述了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的优势及其组织学特征、遗传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其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如何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减少死亡率,是全体产科工作者当前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将太原地区的几个主要医院的最近期间病例,加以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初步意见,以供我省广大地区全体产科工作者参考,浅陋之处多加指正。本文由于最初草拟登记表格时间匆促,有很多项目遗漏,加之我们的病历保管不够完善,送回登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