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缬沙坦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微量向蛋白尿(MAU)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对照组(A组)、MS(B组)及其合并MAU(C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和UAER、CGRP、NO、ET水平。结果UAER、CGRP、ET及NO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组被缬沙坦干预后CGRP、NO水平升高(P〈0.01),UAER、ET水平下降(P〈0.01)。CGRP、ET、NO分别与UAER相关(P均〈0.01);CGRP与ET负相关,与NO正相关(P均〈0.01)。结论缬沙坦对MS合并MAU患者的UAER、CGRP、NO及ET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治疗冠心病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治疗冠心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2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两组治疗均两周。[结果]观察组前列地尔治疗后患者血小板3min集聚率、血小板最大的集聚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列地尔治疗后患者TC、TG、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集聚率和血脂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也是造成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中hS-CRP的水平,其中未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8例,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22例,另20例无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1)hS-CRP(mg/L)在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分别为2.46±0.38、10.06±1.07、29.38±1.6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高密度脂蛋白(HDL)(mmol/L)分别为1.59±0.05、1.25±0.03、1.10±0.0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为65.0%、42.5%、27.5%,其中2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为72.7%、54.5%、31.8%。结论 hS-CRP在糖尿病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老年患者人群中更加显著升高,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提示其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密度(BMD)和动脉硬化评估指标随增龄的变化.方法 2011年对40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BMD、踝臂指数(ABI)、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测定.根据年龄分为<50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4组;其中女性根据月经史分为未绝经、绝经1~10年、绝经11~20年和绝经>20年4组.结果 髋部BMD女性各年龄组和绝经前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70岁以前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BMD女性70岁以前各年龄组和绝经20年以前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女性70岁以前各年龄组和绝经20年以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女性各年龄组和绝经前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70岁年龄组显著大于其他年龄组(P<0.01);CIMT女性和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除男性腰椎BMD和ABI外,各指标均与年龄相关.结论 女性和男性BMD和动脉硬化评估指标随增龄的变化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前列腺素E1及二者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检测9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和舒洛地特、前列腺素E1及二者联合治疗1个月、3个月时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血压、血糖、血红蛋白、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1、舒洛地特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二者联合治疗组Fib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各组治疗过程中UAER的比较:治疗1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3组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时较1个月时3组水平有所下降(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舒洛地特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而舒洛地特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关联性,并探讨中老年患者HFNEF早期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的有心衰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344名,按有无HFNEF分为2组:HFNEF组和无心功能异常组(NHF),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脑钠尿肽(BNP)、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LVEF、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积分、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NEF独立相关的因素有颈动脉硬化、糖尿病、LVMI,GFR,其中颈动脉硬化、糖尿病、LVMI为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6、2.45和1.08,均P<0.01),而GFR是保护因素(OR值0.98,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是中老年HFNE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都属于受多因素影响,伴随着衰老的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近年来,有许多关于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共同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提出骨-血管轴的概念,即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热点机制研究主要包括RANK/RANKL/OPG系统、氧化的脂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轴、胎球蛋白A和循环的钙化细胞,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