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通过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反映出急性胰腺炎不同的病理变化,认识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螺旋CT对41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水肿型与坏死型胰腺炎的不同CT表现。结果:19例水肿型胰腺炎4例表现为动静脉期均匀强化,15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22例坏死型胰腺炎的坏死区于动、静脉期均未见强化。同时清晰显示炎症产生的胰周病变范围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还可发现产生胰腺炎的部分原因。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度,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6例,接受多模态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测胶质瘤瘤体ADC值、FA值和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和rCBV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胶质瘤瘤体FA值、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呈正相关,ADC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结论多模态MRI参数ADC值、FA值和rCBV值可为术前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特点提供重要参考,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细胞密度,其中以rCBV值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张武  陈晶  陈建强  战跃福  王雄  杨光  梁其洲 《海南医学》2016,(18):3020-3022
颅颈交界区是头颅向颈椎过渡的关键部位,该区域结构复杂,功能特殊。颅颈交界区韧带在维持颅颈部的稳定和正常旋转、屈伸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轻则引起寰枕枢关节脱位,重则损伤延髓、颈髓引起瘫痪甚至危及生命。颅颈交界区韧带众多,位置深,相互重叠,其损伤诊断困难,成为临床和影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CT双能量技术在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综述,为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肝癌MR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对19例23个肝癌病灶HIFU治疗前后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影像表现的特点,同时根据血清AFP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4例18个肝癌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未见强化,全部病例AFP下降,其中12例AFP下降≥50%,5例5个肝癌病灶动脉期病灶内及病灶边缘区结节强化呈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结节病灶呈低信号,呈快进快出相。19个病灶边缘于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均强化呈高信号,形成假包膜,有5个病灶周围正常肝组织斑片样强化呈略高信号。结论评价HIFU治疗肝癌疗效的方法中,MR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脑区病变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后颅凹小脑区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讨论部分影像诊断进展。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近2年手术病例43例,复习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43例中,非占位性病变:小脑半球梗塞2例,MRI呈长T1长T2脑回状异常信号,如伴出血则形成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有脑回状强化。动静脉畸形(A-VM)3例,长T1长T2异常信号中可见蔓状“血管流空”征象(T2WI)引流静脉T2WI可见高信号,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着,CT检查有助诊断。小脑区占位性病变38例,其中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7例,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13例,髓母细胞瘤4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2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转移瘤5例,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边缘多较清楚,T1WI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等高异常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但小脑区肿瘤发生和年龄、发生部位、形态和周围组织有密切关系,如星形细胞瘤年龄较低,转移瘤年龄较高,髓母细胞瘤多居小脑蚓部正中线,室管膜瘤多于四脑室内,四脑室受压常可引起幕上脑室扩大(积水)。血管母细胞瘤多见囊变、坏死、脑膜瘤强化后可见脑膜尾征。MRI对小脑区病变的检出率、定位率可达100%。结论 MRI对后颅凹检查无骨质伪影干扰,对小脑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7年6月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27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MRI增强24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脑囊虫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根据MRI影像学特点,27例脑囊虫病患者分成4型,以脑实质型最常见,共17例(63%),脑室型4例(15%),蛛网膜下腔型和混合型各3例(11%)。脑囊虫病分3期,其中活体期11例,变性死亡早期6例,变性死亡晚期10例。活体期典型MRI影像显示病灶中存在等信号点状头节,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无强化;变性死亡早期仍可存在头节,病灶周围出现轻中度水肿,增强出现环形强化;变性死亡晚期的MRI所见头节消失。结论 MRI可以为脑囊虫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脑囊虫病临床分期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b值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4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Ca患者,分别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DWI扫描,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ADC值的差异.结果 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为(0.73±0.03)×10-3 mm2/s,内分泌治疗1~2个月后ADC值为(1.10±0.08)×10-3 mm2/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00).结论 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高b值DWI可间接反映PCa内分泌治疗后微观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评估PCa内分泌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的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gradient echo sequence,3D-GRE)对颅 颈交界区韧带结构的显示价值。方法: 21 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D-GRE成像检测,将成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应 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颅颈交界区各韧带结构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21 例健康志愿者的图像皆清晰显示颅颈交界区 各韧带结构特点,扫描时间为267~294 s,经三维重建后可有效显示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齿状尖韧带、覆膜的信 号特点及走行结构。结论: 3D-GRE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颅颈交界区韧带结构的三维数据,通过后处理重建技术能 够清晰评价各韧带的结构特点,可为进一步应用于颅颈部外伤患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5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5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血PRL均>40ng/ml。采用德国Siemens Impact 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时,用对比剂Gd-DTPA(马根维显),其剂量为0.1mmol/kg,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常规平扫25例中有1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60%,而动态增强扫描后22例可见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逐一明显强化,微腺瘤则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图像特征,占88%。平扫垂体一侧饱满或T1、T2未见异常信号者并不干扰此特征的出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征象,在冠状位上对垂体微腺瘤最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志光  梁其洲 《海南医学》2006,17(11):83-83,134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I表现,重点为早期MRI改变,旨在捉高早期ANFH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9例25个股骨头进行MR检查并对其影像改变予以分析.结果 MRI检查发现25个股骨头病变,其中0期4个,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小斑片长T1长T2信号,并可见股骨头及颈部骨髓水肿之长T1长T2信号,Ⅰ期7个,表现为带状长T1长T2信号或双线征,Ⅱ期6个,表现为股骨头斑点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Ⅲ~Ⅴ期8个,表现为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骨质碎裂,关节面塌陷及关节间隙狭窄.结论 MRI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早期病变有高度敏感性,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提供有利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