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76例PBC患者,将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MA-M2均为阳性的患者归为AMA阳性组,均为阴性的为AMA阴性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检测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如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球蛋白(GLO)、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sp100)及抗核孔膜糖蛋白抗体(gp210);行肝穿刺肝组织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76例PBC患者中,AMA阴性15例,占19.7%.AMA阴性组与AMA阳性组临床表现、肝功能各项指标、病理分期及组织学表现上比较P均>0.05.AMA阴性组、AMA阳性组IgG中位数分别为1 780、1 590 mg/L,IgM中位数分别为384.0、481.5 mg/L,GLO中位数分别为39、42 g/L,两组比较P均<0.05.AMA阴性组、AMA阳性组ANA阳性率分别为93.3%、23.0%,SMA阳性率分别为20.0%、1.6%,sp100阳性率分别为33.3%、24.6%,gp210阳性率分别为40.0%、29.5%,两组ANA、SMA阳性率比较P均<0.05,但两组sp100、gp210阳性率比较P均>0.05.结论 AMA阴性PBC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和病理学特点与AMA阳性PBC相似,但IgG水平和SMA、ANA阳性率较高,IgM和GLO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1周内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研究对象。采用OMERACT的RA评分系统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评分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及评分。分别按性别、年龄、病程、晨僵、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予以分组,使用Mann-Whitney方法分析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结果:符合RA诊断标准的共54例,共发现238处骨质侵蚀,最多的1例累及13处骨质。腕部骨侵蚀最常累及三角骨(36/54),其次为头状骨(31/54);手部最常累及第三掌骨头(7/54),其次为第二掌骨头(6/54)。早期/中晚期RA组、CRP阳/阴性组、ESR阳/阴性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晨僵、RF、ASO的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为骨侵蚀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依据,抗CCP抗体、CRP、ESR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骨侵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进灌注成像技术 ,对大脑不同区域血流分布的差异作初步探索。方法 :2 0例无运动系统或基底节区病变受检者行基底节层面灌注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 (30 0mg/ml浓度ultravist) ,流速 5ml/s,总量 4 0ml。在对比剂注射第 9s开始行灌注扫描。扫描条件 :12 0kV ,15 0mA ,速度 1层 /s ,层厚 5~ 8mm ,IOV 2 0 0mm× 2 0 0mm ,连续无间隔扫描 30s,图像重建时间 0 .5s。结果 :在开始注射对比剂第 9s行CT扫描 ,能获得较完整的动脉血管和脑实质内的灌注图像。灌注扫描数据用较小的间隔重建可获得较为平滑的γ 变量曲线。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不等 ,上升值、峰值与上升斜率均左侧大于右侧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技术是研究大脑血流分布的一个新的重要方法。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可能与人们的运动优势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资料,常规行MRI平扫,38例行增强扫描,9例加扫FLAIR序列,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脑内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皮层下区,呈类圆形、杏仁形或斑片状,30例可见特征性“直角脱髓鞘征”。脊髓内病灶主要呈长条片状,与脊髓长轴平行。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可见明显强化,静止期病灶不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MS病灶,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反映出急性胰腺炎不同的病理变化,认识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螺旋CT对41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水肿型与坏死型胰腺炎的不同CT表现。结果:19例水肿型胰腺炎4例表现为动静脉期均匀强化,15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22例坏死型胰腺炎的坏死区于动、静脉期均未见强化。同时清晰显示炎症产生的胰周病变范围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还可发现产生胰腺炎的部分原因。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度,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收治的经病理手术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28例。患者术前均经腹部B超诊断。分析腹部B超在评价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脾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及脾脏厚度间关系的应用价值。结果胃镜检查发现128例患者中有110例(85.94%)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轻度38例,中度32例,重度40例。腹部超声诊断发现,门静脉主干增宽67例(52.34%)、脾静脉内径增宽82例(64.06%)。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脾静脉增宽(r=0.396,P=0.000)、主干内径增宽(r=0.412,P=0.000)呈正相关。结论腹部B超能有效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变情况,可为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诊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胱抑素C及趋化素(Chemeri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 PDR),41例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以及选取同期的45例单纯糖尿病作为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和生化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NA-IR)、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以及血清胱抑素C及Chemerin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及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R组、NPDR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DR组均显著高于NPDR组,且血清胱抑素C及Chemerin水平均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大而升高,4组间的血清胱抑素C及Chemerin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收缩压、HbA1c、HONA-IR、FPG、TG、TC、LDL-C呈正相关(均P<0.05),而血清Chemenn水平与糖尿病病程、BMI、HONA-IR、尿白蛋白量、hsCRP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胱抑素C与Chemerin水平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高水平的胱抑素C及Chemerin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糖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日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93.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柃治疗后随访的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的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 结论 MR脑血管成像在CVS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MR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定位、定性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MRI表现。使用SE、TSE序列,平扫T1WI、T2WI,增强T1WI,轴位、冠状位。结果 68例桥小脑角肿瘤中听神经瘤31例,MRI表现除有包膜、易囊变外,多有病侧听神经的增粗;表皮样囊肿12例沿脑沟池生长,占位效应小,增强后无强化;脑膜瘤7例,瘤体信号均匀,强化明显且有脑膜尾征,同侧听神经正常显示;三叉神经瘤6例,瘤体呈哑铃形生长,病侧三叉神经增粗或被瘤体代替;血管母细胞瘤6例,为典型的大囊小结节形状;脊索瘤5例,发生于斜坡并使斜坡破坏,瘤体信号混杂,对周围骨质有溶骨性破坏,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颈静脉球瘤1例,发生于颈静脉孔处,瘤体内有流空的血管影,增强后明显强化。本组病例总体定位准确率100%,定性95%。结论 MR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价值在于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