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冠心病将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9%,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发病呈急剧上升趋势,新发病例约为75万人/年,且呈年轻化趋势,病死率显著增加.冠心病占心源性猝死潜在病因的首位.  相似文献   
2.
视力不良是小学生的常见病,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探索其变化规律和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3~1997年对城乡5所小学共738名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二年级开始至六年级连续5年进行追踪调查观察,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来源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辽宁农村地区高血压与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农村地区高血压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并定量评价高血压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危害程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2006年按统一标准对辽宁省阜新县≥35岁农村常住人员4592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7.8%(标准率为37.8%),脑卒中患病率为2430/10万(标化率为2475/10万),其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41/10万和534/10万;高血压、脑卒中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趋势χ2检验;P<0.01);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后,高血压对脑卒中的OR为8.372(95%CI:6.872~10.200),对脑梗死OR值为7.827(95%CI:6.287~9.745),对脑出血OR值10.933(95%CI:6.972~17.145);高血压对脑卒中的暴露人群归因分值(AFe)和全人群归因分值(ARp)分别为88.1%和73.6%,对脑梗死AFe和AFp为87.2%和72.1%,对脑出血的AFe和AFp为90.9%和79.0%。结论辽宁农村为高血压、脑卒中高发区,脑卒中主要类型为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与全人群中超过70%的脑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农村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成年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辽宁省农村地区脑卒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7个乡镇≥35岁30214名农村常驻(≥5年)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血压测量和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为2.48%,标化率为2.56%;男性患病率2.97%,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1.98%。随着年龄和血压分级的增高,脑卒中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性别、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及高文化等因素是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患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同龄健康者的54.01倍(95%CI:37.09~78.64)。结论辽宁省农村居民脑卒中患病率高,高血压是脑卒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许多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治知识非常匮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6412名(男性2805名,女性3607名)年龄≥35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住人群(≥5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血脂异常情况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0人。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血压水平,TC及LDL-C水平均较高。②将TC/HDL-C比值分为<3.0、3.0~、3.5~、4.0~、≥4.5五组,随比值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比值最高组的患病率是比值最低组的3.4倍。各组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均高于参照组,除比值3.0~组外,各组OR值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随TC/HDL-C比值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不同医疗保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情况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辽西地区(阜新市中心医院、北票市中心医院)的STEMI患者635例,剔除不符合要求患者64例,共纳入571例。将设计好的病例报告表发放至当地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填表,本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根据患者的医保情况分为农村医疗合作组(121例)、城镇居民医保组(198例)、城镇职工医保组(138例)和自费组(114例)。详细记录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院1个月内MACE发生率和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1例辽西地区STEMI患者,总体静脉溶栓比例为1.3%(7/571),PCI的比例为14.4%(82/571),患者平均住院费用(13 313.3±4274.5)元,住院期间MACE为12.6%(72/571),出院后1个月内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为53.6%(306/571),出院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为11.0%(63/571)。农村医疗合作、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以及自费的患者出院1个月内规律用药的比例分别为43.8%、54.0%、67.4%、46.5%,接受PCI的比例分别为10.7%、19.7%、15.2%以及7.9%;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2 908.3±3859.3)元、(13 328.7±4392.4)元、(16 987.3±4972.6)元、(10 028.7±3873.8)元,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辽西地区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出院后1个月内规范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较低,特别是农村医疗合作和自费患者。应积极建设完善合理的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男性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与其相关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辽宁省阜新市7个乡镇≥35岁15 122名农村常住(≥5年)男性居民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农村男性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率为51.2%,高血压患病率为35.8%。随着年龄的增高,血压正常高值率呈下降趋势,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蒙古族、饮酒与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显著相关。结论辽宁省农村男性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率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宣教工作,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限酒等,以防止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农村地区蒙、汉两族成年人群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按标准化调查方法,由培训过的医师进行人户询问、血压测量及资料收集。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的7个乡镇〉135岁30214名农村常驻(〉15年)成年人进行性别、民族、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嗜酒及饮食情况等方面调查。结果辽宁省农村蒙族居民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2.36%,标化率为2.48%;汉族为1.73%,标化率1、78%。随着年龄或高血压级数的增高,卒中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及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是蒙、汉两族患病的相同危险因素,同时文化水平对汉族居民卒中的患病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高血压人群患卒中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人群的5~8倍。结论辽宁省阜新农村蒙族居民患病率高于汉族居民,可能与其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保护意识较弱。应提高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减少卒中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辽宁省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6412名(男性2805名,女性3607名)年龄≥35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住人群(≥5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200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对血脂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辽宁省阜新农村高血压人群中,女性血脂平均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总胆固醇升高(≥6.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1.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4.16mmol/L),甘油三酯升高≥(2.26mmol/L)的异常率分别为16.9%,8.8%,4.4%和19.8%。(3)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未表现出这一趋势。结论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高血压病人群中血脂异常更为明显,对这一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治疗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类型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阜新农村≥35岁非治疗高血压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将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类型高血压分成3组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组,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类型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共入选4273人,平均年龄56.5±11.4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超重(肥胖)31.4%、糖代谢异常19.9%和血脂异常46.9%;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超重(肥胖)41.9%、糖代谢异常11.7%、血脂异常44.3%;收缩压舒张压均高组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超重(肥胖)45.6%、糖代谢异常19.0%和血脂异常53.3%。超重(肥胖)患病率全年龄组3组间不同,而糖代谢异常和血脂异常仅在<60岁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非老年人群较老年人群糖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低,而超重(肥胖)患病率则在非老年人群中较高。多数代谢异常合并患病率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组为最高。结论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治疗高血压人群中不同高血压类型间合并多代谢异常患病情况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