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1.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个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是其内源性抑制物.二者平衡在细胞外基质合成及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心房颤动过程中心房结构重塑,即心房纤维化及心房扩大相关.目前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失衡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相关,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可改善心房重塑并阻止心房颤动进展.恢复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平衡可能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HF)患者脑卒中、肺栓塞及外周静脉血栓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F患者。其抗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权衡抗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血栓栓塞风险降低的获益和出血的风险。多项研究已证实,有心房颤动或血栓栓塞史的HF患者需要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但窦性心律HF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栓治疗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自发显影(LASEC)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自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病房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90例,根据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研究人群分为无LASEC组(n=338)和LASEC组(n=152)。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hs-CRP与LASEC的相关性。结果490例患者中有152例(31%)检测到LASEC。LASEC组的年龄、房颤类型、既往栓塞事件、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左心房前后径及CHA2DS2VASc评分与无LASE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EC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LASEC组[3.16(1.30,5.23)mg/L比0.67(0.37,1.48)mg/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136,95%CI 1.060~1.217,P<0.001)和D-二聚体(OR=1.040,95%CI 1.011~1.070,P=0.007)是LASEC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hs-CRP升高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SEC的独立相关因素,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前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用于犬心房肌成纤维细胞(CAF)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无菌手术取犬左心耳,应用木瓜蛋白酶、Ⅰ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心房肌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心房肌成纤维细胞生长特点;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对细胞进行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盘状结构域受体2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基苯)-2-四唑单钠盐(WST-8)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各代细胞DNA周期特点;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第3代(P3)CAF生长的影响。结果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1 d后,可见细胞贴壁呈长椭圆形生长,3 d后生长迅速呈长梭形,7 d后细胞排列成单层,连接紧密;HE染色显示细胞长梭形呈螺旋状排列;免疫荧光检测纤连蛋白、波形蛋白、盘状结构域受体2表达阳性;P1、P2、P3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WST-8法显示P1、P2、P3细胞生长于第3天至第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增殖迅速;P1、P2、P3G0/G1的百分率分别为(56.83±1.72)%、(68.10±1.33)%、(68.23±1.33)%,各代之间G0/G1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P2、P3(S+G2)/M的百分率分别为(43.17±1.72)%、(31.90±1.33)%、(31.77±1.33)%,各代之间(S+G2)/M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杜尔伯克改良伊格尔/F12培养基培养的P3细胞增殖力明显高于RPMI-1640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合消化法可以高效快速分离和稳定培养CAF,为研究犬心房纤维化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对其血脂、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47例,女性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PCI术后常规行康复护理及相关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估,同时记录血糖、血压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PCI术后干预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升高更明显,[(75.92±20.36)分vs.(87.36±2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12个月后总胆固醇均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降低血糖以及血脂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炎性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 047例患者,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在冠心病组中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并以四分位数法将冠心病组按RDW值分为Q1~Q4四组。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 047例患者,冠心病组RDW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中,ACS组患者RDW值较SA组明显升高,而炎性标志物水平仅有升高趋势。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RDW值较单支病变患者有升高趋势。冠心病组中,Q4组患者hs-CRP水平较Q1组显著升高,RDW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121,P=0.025)。结论:冠心病患者RDW值升高,其中ACS组患者较SA组进一步升高,并且冠心病患者RDW值与炎性标志物水平相关(r=0.142,P=0.00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