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背景 细胞黏附分子是急性重症脓毒症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尚不明确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是否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有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入院后24 h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评分,检测患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及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内皮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与AKI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出现休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肌酐(Scr)、LAC、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electin与Scr呈正相关(r=0.223,P=0.041)。CRP、PCT、LAC、ICAM-1、VCAM-1和E-selectin预测脓毒症AKI的AUC分别为0.523〔95%CI(0.421,0.687)〕、0.637〔95%CI(0.435,0.618)〕、0.609〔95%CI(0.529,0.781)〕、0.702〔95%CI(0.619,0.846)〕,0.661〔95%CI(0.503,0.794)〕、0.774〔95%CI(0.623,0.871)〕,其中,E-selectin的诊断效能最高,其预测脓毒症AKI的最佳截断值为117.2 μg/L(灵敏度79.8%,特异度71.0%)。结论 脓毒症AKI的患者病死率高于脓毒症患者,而E-selectin与AKI的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脓毒症AKI的重要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鸟苷酸环化酶C(GC-C)基因沉默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GC-7901细胞(SGC-7901组)、空质粒转染的细胞(PRNA组)、GC-C基因稳定沉默的细胞(GC-C-shRNA组)悬液先在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再取瘤组织块分别接种到裸鼠皮下,建立3种胃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裸鼠一般情况、肿瘤的成瘤率、生长速度,描绘肿瘤的生长曲线,计算肿瘤的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C-C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SGC-7901组和PRNA组比较,GC-C-shRNA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体积明显变小(抑制率分别为33.7%、33.2%),肿瘤异型性、坏死程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移植瘤组织中GC-C和CXCR4 mRNA和蛋白均明显下调(GC-CmRNA:7.47±1.70 vs 11.18±0.60,11.28±0.85;GC-C蛋白:0.52±0.15 vs 1.04±0.19,1.03±0.24;CXCR4蛋白:0.67±0.13 vs 1.02±0.21,1.03±0.23,均P<0.05).结论:GC-C基因稳定沉默在体内能保持稳定,且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该过程可能与CXCR4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灵芝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锋 《北方药学》2010,7(4):60-61
本文对广义的灵芝、狭义的灵芝以及灵芝的有机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做了概括介绍,并对种植灵芝、野生灵芝及其伪品的鉴别做了阐述,供药材鉴别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3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应用RT-PCR检测APRIL及其受体mRNA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APRILmRNA阳性率(26/30,86.7%)明显高于癌旁胃正常组织(12/30,40.0%)(P<0.01),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高于弥漫型(P<0.05),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而APRIL受体mRNA在胃癌和癌旁胃组织中表达无差异,且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临床病理分型和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结论:APRILmRNA异常表达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和30例远癌胃组织中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远癌胃组织(P<0.05)。CXCR4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XCR4高表达与胃癌进展有关,CXCR4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通地区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社区医师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近3年来861例社区初发病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资料,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总体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前4位的病因分别为: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348例(40.4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144例(16.72%)、胃溃疡(gastric ulcer,GU)126例(14.63%)、上消化道肿瘤78例(9.06%)。不同年龄阶段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不同,≤40岁社区人群以DU和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 lesion,AGML)为主要病因;〉40~60岁以 DU、EGV 和 GU 所致出血为主要病因;〉60岁人群以上消化道肿瘤、GU 和AGML所致出血构成比较前者明显增多。本组社区人群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186例,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1.6%,其中,肝硬化伴EGV出血构成比最高(47.2%),其次为Mallory-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肿瘤和复合溃疡分别为30.8%、26.9%和23.4%。结论:南通社区人群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构成为DU、EGV、GU和上消化道肿瘤。随着年龄的递增,DU的构成比逐渐下降,而GU和上消化道肿瘤的构成比逐渐上升,且AGML在高龄人群中构成比较高,而EGV在中年人群中构成比较高,后者病情凶险,社区医师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制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对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静脉输注过化疗药物发生静脉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输注前3~5 min将2%山茛菪碱凝胶或安慰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观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0.7%,静脉输液不畅发生率为1.8%,输液部位红肿发生率为2.7%;安慰剂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77.7%,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9.8%,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88.4%.两组静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山茛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预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全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的调查。结果有4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人群校正感染率为0.24%;分别有7个点和4个点查到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有1个点查出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11%。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的疫情。感染性钉螺分布与病人分布高度一致。在多数地区家畜已不是主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在局部疫区仍起着重要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鸟苷酸环化酶C(GC-C)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基因与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旁5 cm胃黏膜组织,另32例非胃癌患者胃镜下取活检标本,其中23例肠上皮化生、9例异型增生.应用逆转录(RT)-PCR检测GC-C和CDX2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组化技术检测GC-C和CDX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两者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GC-C和CDX2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30和19/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30和0/30,P值均=0.000).Western印迹检测GC-C和CDX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9/30和17/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30和0/30,P值均=0.000).免疫荧光检测GC-C和CDX2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织中表达率为39.1 %和39.1%、异型增生组织为55.6%和55.6%、胃癌组织为56.7%和60.0%,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但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者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高于弥漫型(P值分别=0.009和0.024),但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值均>0.05).在肠上皮化生和胃癌中GC-C与CDX2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0.4524和0.3845,P分别=0.0371和0.0408).结论 GC-C和CDX2的异常表达与胃黏膜癌变的发生有关,可能参与人胃腺癌致癌过程的调节,检测GC-C与CDX2有助于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