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宋来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636-1636
超高倍显微仪是1997年国家"五部委"颁文批准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有清华大学同方公司、中科院中科博兴公司和复旦大学复兴公司等企业组织生产、销售,全国临床应用近300台.据我们所知,从来不会有人笼统地说"超高倍镜下形态学检查能确定衣原体、支原体",因为这样就会导致概念上的混淆和错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 至 2020 年因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行外科治疗的 12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8 例,女性 4 (33.3%)例。年龄1月~42岁,平均(6.77±11.94)岁。体重3.5~58.0 kg,平均(15.45±16.06)kg。左肺动脉起源 异常(AOLPA)2例,右肺动脉起源异常(AORPA)1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 1例,卵圆孔未闭(PFO)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1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MR)1 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R)5 例。结果 12 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合并其他畸形 术中同期处理,其中3例合并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患者术后因心力衰竭术后而死亡。体外循环时间 79~310 min,平均(137.83±69.9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4~130 min,平均(77.08±29.21)min;ICU停留时间38~ 427 h,平均(113.17±119.58)h;术前超声估计肺动脉压力,平均(81.00±34.34)mmHg(1 mm Hg=0.133 kPa),术 后及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均大致正常。术后随访时间 9~97 个月,平均(26.17±35.71)月,随访期间未发现 肺动脉狭窄现象。结论 肺动脉起源异常于升主动脉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 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偏心型封堵器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治疗的干下型VSD病例102例,其中使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52例(介入组),同期行外科开胸手术50例(外科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介入组52例患者中40例(76.9%)手术成功,发生并发症12例(23.1%)。外科组50例中成功47例(94.0%),发生并发症3例(6.0%)。随访2~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死亡病例。结论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干下型VSD,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病人49例,行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评估其可行性及优缺点。结果 49例均成功行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无院内死亡或术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其中剑突下切口22例和胸骨旁切口20例,经心尖入路7例。手术时间30~125分钟,平均(67.45±22.69)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12小时,平均(3.72±1.82)小时,ICU停留时间4~24小时,平均(9.67±5.43)小时。仅有1例病人术后有轻微的残余分流,术后半年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病人均无心肌缺血。结论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安全可行,术中视野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CD3、CD4和CD8三种单克隆抗体,通过APAAP桥联酶标法和免疫浊度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液T细胞亚群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检测,目的是了解肿瘤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改变,探讨机体免疫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IS患者43例,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5 h内,并在溶栓前及溶栓后0.5、1、2、4 h,采集其静脉血进行凝血和TEG分析。结果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TEG测定参数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弹力图最大振幅(MA)和凝血指标均发生变化。溶栓后0.5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溶栓后2 h均达最高。溶栓后0.5 h R较溶栓前增高,溶栓后1 h达高值;K在溶栓后0.5 h达高值;α-Angle和MA在溶栓后0.5 h达低值;R、K溶栓后1 h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Angle和MA溶栓后0.5 h分别与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TEG动态检测是判断凝血状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7.
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HSV-1型和HSV-2型,以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可引起人类多种疱疹性疾病。其中HSV-2型是引起妇女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之一,与宫颈癌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目前,疱疹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广为流行的性传播疾病。由于HSV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常规的病毒分离虽能确诊,但费时长,费用高,易受条件限制,且对分离的病毒株也不易分型。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ELISA(MeAb-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聊城地区259例患者标本进行HSV-1和HSV-2型特异性病毒抗原测定,探讨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甲胎蛋白定性测定,是临床诊断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方法多采用ELISA法,该法准确可靠,被各级医院广泛采用。我院从1991年开始使用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产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酶免诊断试剂盒以来,认为该试剂盒结果清晰,稳定可靠,同时对其操作方法进行了大胆改进,将二步法,改为一步法。 两年来我们对200例标本进行了对照试验,发现与二步法试验结果符合率达98%,无明显差异简述如下1.方法1·1 将包被孔编号,分别加入标准品(对照孔)及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9月至2010年7月692例行不停跳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276例)及非糖尿病组(416例).围术期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并给予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采用单因素分析糖尿病与CABG术后疗效、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分别为5.8%(16/276)与4.3%(18/416),输血量分别为(890.7±520.6)ml与(825.2±518.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13.0%与13.5%)、围术期肾功能不全(5.1%与2.4%)以及病死率(2.9%与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患者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时间[(3.7±1.6)d与(3.5±1.6)d]、呼吸机使用时间[(2.6±1.9)d与(2.4±1.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2.0±8.8)d与(20.6±7.6)d,住院费用分别为(8.11±2.40)万元与(7.63±2.20)万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2.71,P均<0.05).结论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行CABG的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但对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影响较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abetes o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in peroperative patient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92 CABG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Sep. 2006 to Jul. 2010. The CABG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n = 276) and nondiabetic group (n = 416) according to with the status of diabetes or not before operation. Blood glucose was dynamicaly monitored and treated with insulin to control blood glucose in perioperativeperiod.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inhospital case fatali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iabetes were analyzed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regarding the incision complications (5. 8%vs. 4. 3 % , P > 0. 05). The volume of blood transfusion was (890. 7 ± 520. 6) ml in the diabetes group,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825. 2 ±518. 4)mlin the non-diabetes group (P>0. 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n cardiac arrhythmia (13.0% vs. 13. 5%),renal function insufficient (5. 1% vs. 2.4%)and case fatality (2. 9% and 1. 9%) between the diabetes and non-diabetes group (Ps >0. 05). In the diabetes group and non-diabetes group, the duration of IABP (3.7 ± 1. 6) d vs (3.5 ± 1.6)d, use of ventilator (2. 6 ± 1.9)d vs. (2. 4±1.5)d were not sigfnificantly different (Ps >0.05).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ost were (22. 0 ±8. 8)d and (8. 11 ±2. 40) thousand RMB in the diabetes group,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20. 6 ±7. 6)d and (7. 63 ±2. 20) thousand RMB in the non-diabeties group (t =2. 22 and 2. 71 ,Ps <0.05) . Conclusio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perative case fa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without nondiabetes. However,diabetes increases hospital stay and exp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