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HH)属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1],在病理上又称为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2],主要发生于儿童及婴幼儿期,临床上较为罕见.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HH患者6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10)标记的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脑梗死模型大鼠脑内移植后,MR示踪观察的可行性。方法大鼠脑梗死模型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大鼠同侧尾状核移植SP10和5-溴脱氧尿核苷(BrdU)双标记的NSCs;第2组对侧尾状核移植双标记的NSCs;第3组对侧尾状核移植未标记的NSCs。移植后1、3、5、7周后进行MR示踪观察,选择T2WI和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后相应时间点每组处死2只大鼠,取脑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及BrdU染色。结果移植后1周MRI显示:移植标记细胞组在注射点处可见类圆形低信号影,未标记细胞组注射点未见异常信号影;3周后,第1组梗死皮层下可见线状低信号影;移植5周后,第2组沿胼胝体走行可见扇形低信号影,尖端指向病灶。GRE序列显示标记细胞较清晰,而T2WI显示梗死病灶和大鼠脑正常结构较清晰。相应时间点相应部位普鲁士蓝染色及BrdU染色可见阳性细胞,与MRI结果相符。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BrdU双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大鼠脑内后可迁移到病灶区;MR成像能够在活体内连续示踪观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移植可以替代部分受损的神经细胞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因而可用于恢复脑出血后受损的神经功能。但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抑制再生的因子,脑出血局部缺乏再生必需的支持系统和细胞信号等。解决这些困难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促进移植细胞轴突的生长和髓鞘化,以及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验证治疗效果等。本文就应用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有关问题与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表型的诱导条件。方法体外扩增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将第3代细胞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加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1,25-二羟维生素D3的诱导组)和C组(在B组基础上加大鼠长骨骨折血肿浸出液诱导组),于诱导后第5、8、11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成骨样细胞标志分子(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并用von Kossa法检测培养物钙化情况。结果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小分子诱导培养5d后,部分发生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无钙质沉积;诱导8d后,发生形态学变化的细胞增多,呈集落生长,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表达增强,钙质沉积仍不明显;11d后,骨钙素开始表达,且出现钙质沉积。C组细胞表型变化与B组类似,但发生变化的细胞和钙质沉积的数量更多。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被小分子物质诱导为成骨表型;骨折血肿浸出液能够加强这一作用,可作为一种诱导成骨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5.
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神经营养因子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和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的附属结构水平上,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关于神经系统的免疫分子,新近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不是免疫豁免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有促进作用,一些原来被认为只有在免疫系统中存在的大分子还被证明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再生,而且不依赖于免疫系统。因此,作者推测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种新的、简便的、比较精细的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评分方法--隧道法.方法 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TC染色验证模型制作的有效性,缺血后2d、1周、2周、4周,分别用5分法和隧道法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并测量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TTC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皮层梗死灶.5分法只能反映是否存在皮层损伤,但不能反映脑缺血后自发恢复的细微神经功能变化.隧道法双前肢和双后肢评分之和的峰值出现在缺血后2d和1周,1周后下降;双前肢和双后肢评分之差的高峰出现在缺血后1周,1周后下降.体感诱发电位显示术后缺血侧肢体的波形消失,缺血2周后有波幅恢复的趋势,潜伏期大于对照组;而运动诱发电位却显示反常的现象,即缺血侧的波幅反而高于未缺血侧,而潜伏期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隧道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精确的评价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进行假手术(第1组)、单纯结扎左侧大脑中动脉(MCA)(第2组)、同时结扎左侧MCA和颈总动脉(第3组)、同时结扎左侧MCA和颈总动脉伴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第4组)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结扎MCA采取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直接结扎MCA终段。通过对各组大鼠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墨汁灌注、氯化三苯四唑氮(TTC)染色、MR成像结果对各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经方差分析,P<0.01,其中第4组与前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第1、2组模型墨汁灌注、TTC染色及4周后MR I检查,均未见明显缺血性梗死灶;第3组结果显示梗死灶不稳定、体积较小[(18±10)mm3];第4组模型墨汁灌注、TTC染色观察梗死灶范围局限于大脑皮质,4周后进行MR I测量,大鼠梗死灶明显,体积相对稳定[(85±7)mm3]。第3、4组大鼠梗死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结扎大鼠同侧MCA和颈总动脉伴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制作的大鼠脑梗死模型,对大鼠创伤小,梗死灶的位置和体积恒定,可以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粗毛栓菌T rametes hirsuta lg‐9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的U V诱变,以期获得漆酶高产菌株。方法优化粗毛栓菌T rametes hirsuta lg‐9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并摸索该菌株紫外诱变条件。结果筛选出2株漆酶高产菌株JM‐70S3和JM‐70S8,分别是出发菌株T rametes hirsuta lg‐9漆酶产量的93.57倍和257.24倍。结论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是粗毛拴菌获得漆酶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方法修复损伤的颅骨常常遇到组织相容性不佳,材料不足,无法随个体生长等问题,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修复缺损的颅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在修复颅骨缺损中,组织工程学的基本问题,如种子细胞的选择,诱导细胞成骨的条件,支架材料的选择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并展望该项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复发脑膜瘤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胶质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20%。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多数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但部分患者仍有复发^[1]。本文对1997至2008年在本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复发的132例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影响脑膜瘤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