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建设等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购置交通工具逐年上升,但随之而来带给人们的公害是车祸,车祸致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颌面外伤比例之大,薄斌[1]的研究,颌面外科创伤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正如黑格尔说:"精神的表现,尽管要贯穿到整个身体,却大半集中在面部,人的喜怒哀乐,欲望的要求,亲昵的本能无不集中在颌面部,在人际交往中,面貌给人第一印象,不可否认,容貌美者在交际中赢得机遇多.如果颌面部发生创伤,将使人的容貌受到损害,综上所述,颌面部在医学上所占位置之大之重要.我院自从1981年1月~2000年12月,共治疗颌面部创伤3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带神经、血管预构皮瓣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的预构皮瓣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动物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A组:植入腹壁下动静脉血管束;B组:植入阴部外动静脉血管束; C组:植入股动静脉血管束及部分股神经.术后3周观察血管、神经生长情况.临床应用:手背皮肤缺损患者2例,用腹壁下深动脉和股外侧皮神经转移至腹壁皮下预构皮瓣,修复创面.结果动物实验:3组预构皮瓣血管生长良好,C组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和轴突向远端生长.临床应用: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且有皮肤浅感觉.结论预制带神经、血管的皮瓣并用于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LISS钢板、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C2型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C2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33例,随机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术( LISS组,15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组,18例)治疗,术后3 d拍X线片检查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检查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HSS标准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33例全部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无内外翻及前后成角畸形。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全部骨性愈合,无感染,无断板、断钉及应力性骨折出现。 LISS组优良率为86.7%,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为72.2%,LISS组疗效优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结论 C2型股骨髁间骨折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疗效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建设等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购置交通工具逐年上升,但随之而来带给人们的公害是车祸,车祸致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颌面外伤比例之大,薄斌的研究,颌面外科创伤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正如黑格尔说:“精神的表现,尽管要贯穿到整个身体,却大半集中在面部,人的喜怒哀  相似文献   
5.
左小腿严重烧灼伤完全离断再植成功孙占胜蔡锦方陈波徐能章1994年4月,笔者成功地再植1例左小腿中1/3严重烧灼伤完全离断肢体。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1994年4月30日工作中不慎被1200℃炼钢炉内出炉的热钢筋将左小腿烧灼离断。查体:...  相似文献   
6.
7.
超时限腘动脉损伤保肢的后遗症状及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超时限膪动脉损伤的功能重建方法 .方法 47例超时限闭合性胭动脉损伤患者,损伤至血管再通时间13-173 h,平均33.4 h,一期修复腘动脉,对其远期后遗症状及功能重建的方法 和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获随访14个月~5年,平均3年7个月.疗效优:25例,占53.2%;良:17例,占36.2%;优良率89.4%;差:5例,占10.6%.结论 二期功能重建可以更好地恢复腘动脉损伤后的足踝部功能.  相似文献   
8.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指征及远期疗效。 方法 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82例 ,随访时间 2~ 5年 ,平均 2 .8年 ,82例均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 结果  (1 )本组 71例 (87%)为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 ,致伤机制复杂 ,6 3例 (77%)合并其他损伤 ;(2 )脊柱活动改善率为77%;腰背痛改善率为 95 %;下肢疼痛改善率为 80 %。 (3)与术前相比 ,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 5 5 .1 %,平均丢失 2 .1 %(P <0 .0 1 ) ;Cobb角平均矫正 2 5 .7° ,平均丢失 4 .4°(P <0 .0 1 )。 结论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脊柱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以及消除腰腿痛 ,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在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的同时 ,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干预条件。方法取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MSCs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C、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布满瓶底即为1代,取第3代MSCs,以5-氮杂胞苷10μmol/L、成肌分化因子0.1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 0.1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ng/ml进行联合诱导,使之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细胞,行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呈贴壁生长,3~5d呈集落样生长,5~7d后有体积不等的多突成纤维细胞、较大的扁平多角形细胞、中等的多角形细胞和较小的三角形细胞。培养12d后,细胞融合,铺满瓶底,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联合诱导后,部分细胞死亡,生长缓慢;7d后见细胞明显增殖,体积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状;14d后,大量增殖的长梭形细胞开始增多;18~22d后,肌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核数亦明显增多,初生肌管与长梭形成肌细胞呈平行排列,间隔分布。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44反应阳性,胞质呈棕褐颗粒,核周明显,CD34呈阴性反应;诱导后MSCs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和诱导后MSCs大部分处于G0/G1期,分别占79.4%、62.9%,而G2/S/M期仅占20.6%、36.1%。根据MTT绘制生长曲线,可见MSCs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诱导后的MSCs。两种细胞并未达到平台期,都有继续增殖的趋势。结论在体外,MyoD、5-氮杂胞苷可以诱导MSCs向骨骼肌细胞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MSCs增殖期比例大,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游离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腓肠神经等感觉神经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神经缺损。方法 对100例外伤所致四肢神经缺损者根据神经缺损部位及游离移植神经长度。分别用带血管的神经游离移植和单纯的神经游离移植。神经供区:腓肠神经(87例)、臂内侧皮神经(6例)、前臂内侧皮神经(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2例)、腓浅神经(2例)、隐神经(2例)。结果术后随访71例(85条神经)。随访时间18~60个月,其中优(M4S3 )13例(14条).良(M3S3)22例(26条)。可(M2S2)32例(40条),差(M1S1以下)4例(1条)。结论 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四肢神经缺损,可有效恢复损伤神经.对肢体的功能恢复仍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