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阈下刺激定位慢径消融靶点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阈下刺激 (STS)定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慢径消融靶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VNRT患者 6例 ,经常规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 ,将大头电极放在冠状窦口下缘与希氏束之间的中下区域进行标测 ,测定该点的起搏阈值后 ,诱发AVNRT ,然后发放STS终止AVNRT ,在终止位点处试消融 ,观察STS标测消融的有效性 ;在非终止位点处 ,结合局部心内电图判断是否进行试消融 ,如在非终止位点处试消融 ,观察STS标测的可靠性。同时观察STS标测定位的安全性。结果 :在 6例患者中 ,有 3例STS终止了持续性AVNRT ,且在终止位点处试消融并获得成功 ;有 5例共在 10个位点处发放了STS ,其中在 9个位点未终止心动过速 ,在这些非终止位点处试消融均未获得成功 ,非 1个位点出现了心房夺获。所有患者在STS标测过程中 ,未出现心房颤动、心动过速的加速或心室颤动等现象。结论 :STS终止AVNRT的位点是判断消融靶点的一个良好的电生理学指标。STS标测定位是安全、有效和可靠的一种方法 ,值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患者血透中血液动力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透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尿毒症患者20例,均在透析放血前,放血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回血前,回因后测定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平均直接动脉压,结果:透析过程中血压,脉搏以及直接平均动脉压较稳定,中心静脉压放血前较正常为高,且高于血透过程中其它时间段(P<0.05),结论:血透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Furman首次经静脉安置心脏起搏器至今已逾半个多世纪,随着电子、能源、材料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起搏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心脏起搏器功能的不断提高,使心脏起搏的作用从最早仅限于救命,发展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心脏起搏技术已成为医学治疗学上应用高精尖技术最有成效的实例.本文将对传统心脏起搏部位进行一些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对55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有无一过性心肌缺血表现与心肌灌注SPECT显像核素扫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1997-1998年来我院住院病人55例,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12±9.14(45-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2例,其中心肌梗死5例,心绞痛2例,不伴心绞痛14例。非冠心病33例,其中心肌炎1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与大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用Gensini法行冠脉病变评分,并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正常对照组。于CAG前或后进行双侧颈动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C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PP指数(PI)、颈总动脉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CAS)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与SBP、PP、PI正相关,与CWS负相关,且与CWS及SBP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799和0.392);反映冠脉AS程度的冠脉评分与PI、PP正相关,与CWS负相关,且与CWS和PP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462和0.236)。结论:AS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AS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冠脉硬化病变及其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评价长期服用北京降压 0号片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长期开放研究设计。舒张压 95~ 114mmHg(1mmHg =0 133kPa)且收缩压 <180mmHg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采用北京降压 0号每日 1~ 2片治疗 1年 ,观察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选 182例患者 ,其中 175例完成 1年试验。平均服用北京降压 0号剂量为1 2 3~ 1 2 6片 /d ,个体最大使用剂量为 2片 /d。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 2周、8周、6个月和 12个月时收缩压分别下降 11 6 0、2 2 77、2 4 19和 2 6 5 7mmHg ,舒张压分别下降 14 12、17 6 4、18 77和 19 0 7mmHg(P值均 <0 0 0 1)。治疗 8周、6个月和 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3%、93 3%和 91 4 %。达到正常血压值 (<14 0 /90mmHg)的例数分别为 133例 (73 1% )、14 5例 (81 5 % )和 14 8例(84 6 % ) ,达到理想血压值 (<130 /85mmHg)的例数分别为 6 8例 (37 4 % )、77例 (43 3% )和 92例(5 2 6 % )。治疗 8周时血清肌酐升高者占 7 84 % (P =0 0 0 18) ,但随后又降低至治疗前水平。未发现低钾血症和抑郁倾向。治疗 1年期间曾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 2 4例 (13 4 % ) ,主要为轻度头晕、头痛 ,继续治疗均可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轻中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决食道心房调搏导管电极一次到位问题;方法:采用度量改良中指同身寸,并乘以11倍,作为导管电极长度起搏心脏,中止2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显效19例,有效2例,心动过速均被中止,胸闷、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法定位准确,抢救患者迅速、方便、显效,为抢救患者开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164例冠心病人与80例正常人的血流流变学的比较,其中冠心病人男性组124例,女性组40例,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电泳、红细胞压积、血沉等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反映了冠心病人存在高粘血症;男冠心病人组的血粘度高于女冠心病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患者左室壁收缩的非同步性。方法 应用 QTVI分析 16例慢性心衰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左室壁运动速度曲线 ,并对其中 4例右室双灶起搏和 1例双心室起搏患者起搏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基底段的收缩期速度峰均明显减低 (P<0 .0 0 1) ,两节段的收缩期速度峰延迟明显 (P<0 .0 0 1)。5例患者起搏后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基底部收缩期速度峰均较起搏前稍增大 ,两节段的收缩期速度峰延迟较起搏前明显缩短。结论  QTVI能够评价左室壁收缩的非同步性 ,并能够评估起搏治疗再同步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7例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中心静脉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17例右心室梗死患者中,11例并有右心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的变化、冠状动脉造影及中心静脉压,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并发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及休克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中心静脉压,适时、适度给予扩容治疗。结果:17例经扩容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其中15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结论: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治疗,是治疗右心室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