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12例临床分析卢清,张箭在假单胞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中,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较少见,现将在本院1987年1月~l994年3月间血、腹腔引流液培养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1~5...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3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0 d”于2011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0d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尿黄伴上腹部不适,无发热、皮疹、关节痛、腹痛等症状,休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且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人院前1d外院检查发现肝生化指标异常(ALT 1 507 U/L,AST 1 078 U/L,TBil32.2 μmol/L).患者10年前外院B超发现肝硬化,查两对半抗-HBs阳性、抗-HBc阳性,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但其肝功能正常,HBV DNA阴性,故未予特殊治疗.患者既往无饮酒史,无服药史.入院体检:神清,皮肤巩膜轻度感染,肝掌阳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方法,对上海地区慢性丙型肝炎进行基因分型。方法:用HCV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血清标本的HCV 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PCR扩增HCV RNA阳性的41份标本的部分HCV NSSB区基因,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下载25份不同基因型的HCV原型序列,用NSSB区222bp的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对临床标本相应的HCVNS5B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于HCVNS5B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可成功地对本组41份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显示,1b型占85.4%(35/41),2a型占12.20%(5/41),3a型占2.44%(1/41)。结论:基于HCVNSSB区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是一种可靠和方便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上海地区的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原因不明发热14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发热期限超过2~3周,体温≥38.5℃,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之为原因不明发热(FUO)[1]。FUO是内科常见的疑难杂症。我们对在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住我科的142例FUO病例进行了病因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观察对象:200  相似文献   
5.
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管理者"突发事件处理与媒体公关"培训为例,提出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切实强化全员宣传理念;规范培训,注重实践,持续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优化资源,协同创新,着力构建学用结合平台等建议,提升大学附属医院管理者的媒体领导力。  相似文献   
6.
潘瑜  卢清  黄艳玲 《右江医学》2011,39(5):671-672
<正>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临床早期常表现为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晚期可出现惊厥及昏迷。检查常可见面色苍白、前囟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缺氧  相似文献   
7.
许夕海  陈澍  卢清  施光峰 《肝脏》2005,10(2):89-91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外周血内皮素(ET-1)含量和肝脏前内皮素原(ppET-1)和内皮素转化酶(ECE)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期对其在门脉高压中动态变化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方法 通过四氯化碳(CCl4)介导大鼠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放免法检测ET-1,半定量RT-PCR法观察不同时期肝组织中ppET-1和ECE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外周血ET-1含量和肝脏ppET-1的表达分别从第8周和第6周开始显著升高,且ET-1的升高与门脉高压形成呈显著相关,而肝脏中ECE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周血中ET-1含量的增高和肝脏中ppET-1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外报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病率为3010万[1],国内报道也随着对该病的认识及检测技术的提高逐年增多[2]。现就我院40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同时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40例患者系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和门诊收治病例,其中8例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诊断均符合美国肝病学会(AASLD)2000年发表的PBC诊断指南[3]。二、观察指标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及诊断与误诊情况;②患者的临床表现;③辅助检查包括肝功能等生化检查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拉米夫定)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停止原服用的拉米夫定,按1∶1比例,随机接受国产阿德福韦酯10mg联合拉米夫定安慰剂1粒或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安慰剂1粒治疗48周。分别观察两组血清生化学指标、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有13例和14例患者分别接受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48周时,ALT<正常值上限患者的比例在阿德福韦酯组为92.9%(12/13),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42.9%(6/14)(P=0.0065);阿德福韦酯组HBVDNAlog10水平下降幅度为(3.562±2.289),拉米夫定组下降为(1.024±2.797),两组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皆为23.1%(3/13),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14.3%(2/14)和7.1(1/14),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泌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激活肝星状细胞(HSC)这一旁分泌活化途径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及CCl4损伤肝库普弗细胞(KC),进行体外培养,收集损伤肝KC条件培养液(IKCM)及药物(氧化苦参碱,Oxy)干预后的条件培养液(Oxy—IKCM),以IKCM及Oxy—IKCM添加于原代培养的未活化HSC培养体系中,观察Oxy对KC旁分泌激活HSC的影响,生物学方法检测Oxy对活化的KC分泌TGFβ1的影响。结果:急性损伤肝KC对HSC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氧化苦参碱可抑制KC对HSC增殖的促进作用,并可抑制活化KC分泌的TGFβ1。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旁分泌途径抑制HSC活化及活化KC分泌的TGFβ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