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住院肺结核患者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发生率,分析住院肺结核患者产生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痰罗氏培养阳性者,药敏试验含有左氧氟沙星,将发生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患者作为耐药组,未发生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分析导致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原因。结果住院肺结核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是35.6%,初治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17.5%,复治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56.6%,应用左氧氟沙星时间、耐药数量、合并肺外结核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危险因素,且有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耐药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更差。结论肺结核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比其他的研究要高,其耐药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ur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越来越受到重视,欧美国家DILI占急性肝功能衰竭病因的30%~40%,据估计,每年全球DILI发生率可高达13.9/10万[1].DILI已成为药物开发的瓶颈问题[2].我国近5年来因急性DILI住院的患者数量有逐年增长的趋势[3].  相似文献   
3.
95例住院高龄肺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龄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高龄肺结核(Ⅰ组)从临床特征、治疗及疗效方面与老年肺结核(Ⅱ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Ⅰ组循环系统并发症、营养不良及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者均高于Ⅱ组,合并糖尿病和咯血者少于Ⅱ组(P<0.05)。(2)Ⅰ组初治者空洞病变少,复治者病变范围广,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组痰菌阳性率低于Ⅱ组(P<0.05)。(4)Ⅰ组中三药联合化疗与四药联合化疗近期X线好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四化毒副反应明显高于三化(P<0.05)。结论 (1)对高龄肺结核应提高警惕并加强管理。(2)治疗高龄肺结核用药要适量,三化方案最佳。(3)两组经合理规律治疗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肺肾阴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9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受试者均采用2H-R-E-Z/4H-R-E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加用百合固金片,对照组加用百合固金片模拟剂,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及8周观察其安全性及各项中医证候。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结果显示,治疗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临床痊愈+显效)分别为40.28%(29/72)和25.0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P=0.1624);治疗4周及8周末,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愈显率分别为70.83%(51/72)、86.11%(62/72),对照组分别为45.83%(11/24)、66.67%(16/24),两组愈显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χ 2=5.54,P=0.0186;8周末,χ 2=4.49,P=0.034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和4周末,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06%(67/72)、98.61%(71/72),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16/24)、83.33%(20/2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末,χ 2=10.66,P=0.0011;4周末,χ 2=8.19,P=0.004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2%(70/72)和91.67%(22/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P=0.248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0.5 d和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5,P=0.012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未出现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可有效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并有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由初治活动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诊断肺结核的方式。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1000例患者资料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得到肺结核病的诊断方式。结果因症就诊患者占95.9%,咳嗽和咳痰77.7%(777例),发热50.8%(508例)。实验室中纯化蛋白衍生物皮试强阳性率515%(51/99),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61.5%(474/771),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48.8%(488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占送检病例的57.9%(135/233)。诊断方式:实验室菌阳诊断率4914%(494例);菌阴肺结核临床综合诊断率50.6%(506例),其中纯化蛋白衍生物皮试或血清结核抗体阳性占综合诊断的51.6%(261/506),实验室各项检测结果均阴性者占综合诊断的48.4%(245/506)。结论在我国因症就诊是发现肺结核的主要方式。对咳嗽≥2周的患者,应常规排查肺结核。肺结核痰检发现率低,菌阴肺结核的综合诊断目前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RapidflTM试剂盒检测血清抗脂阿拉甘露酯IgG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活动性肺结核60例,骨结核6例,胸膜炎3例,脑膜炎2例,肺癌30例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LAM-IgG。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组LAM-IgG阳性率69%,肺癌及正常对照组LAM-IgG假阳性率5%,结论血清LAM-IgG测定对活动性结核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综合医院各自肺结核发现模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选取市级,区级,县级综合医院各1家,分别调查肺结核发现模式.结果 3家医院在呼吸科拍片率,肺结核报卡率、报卡菌阳率和报卡痰检菌阳率均有王著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2各项指标的百分率均高于医院1(P<0.01).医院3除报卡痰检菌阳率略低于医院1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百分率均大于医院1,其中在呼吸科拍片率和肺结核报卡丰等上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发现医院2管理模式最佳,四项关键指标均高于医院1和医院3.原因在于该院对结核病比较重视,配有结核病专业医生.其管理模式是内部主动重视而非外界被动干预. 级,县级综合医院各1家,分别调查肺结核发现模式.结果 3家医院在呼吸科拍片率,肺结核报卡率、报卡菌阳率和报卞痰捡菌阳率均有王著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2各项指标的百分率均高于医院1(P<0.01).医院3除报卡痰检菌阳率略低于医院1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百分率均大于医院1,其中在呼吸科拍片率和肺结核报卡丰等上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发现医院2管理模式最佳,四项关键指标均高于医院1和医院3.原因在于 院对结核病比较重视,配有结核病专业医生.其管理模式是内部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由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疗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20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681例患者,按照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个月方案组,515例)和对照组(24个月方案组,166例)。收集治疗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结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治疗成功、失败、死亡、丢失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差异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成功率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64.66%,333/515)高于对照组(54.22%,90/166)(χ 2=5.818, P=0.002),病死率(2.33%,12/515)低于对照组(5.42%,9/166)(χ 2=4.015, P=0.045)。而两组的失败率(17.86%,92/515;23.49%,39/166)、丢失率(11.46%,59/515;11.45%,19/166)、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85%,128/515;25.90%,43/1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561,P=0.109;χ 2=0.000,P=0.997;χ 2=0.095,P=0.7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β=0.549,$s_{\bar{x}}$=0.204,Wald χ 2=7.262,P=0.007,OR(95%CI)=1.731(1.161~2.579)]和使用乙胺丁醇 [β=0.485,$s_{\bar{x}}$=0.190,Wald χ 2=6.516,P=0.011,OR(95%CI)=1.625(1.119~2.359)]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风险因素。结论 采用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能够达到24个月化疗方案的疗效,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成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谢莉  卜建玲 《北京医学》2012,34(9):850-851
正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Z)是短程抗结核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高尿酸血症是其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由于绝大多数不影响治疗,因而不被临床医师重视。本研究对PZA引起血尿酸增高的出现时间、发生率,继发关节痛的出现时间、发生率以及别嘌醇的降尿酸作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