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心电图是诊断学带教的难点之一。结合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将大班理论授课与小组见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阅读心电图的实战能力;强调按顺序读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兴趣,并用多种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大量心电图,以供教学使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纤维心包镜诊断心包肿瘤16例体会河北沧州地区医院(061001)陈树平, 陈长青,刘书旺韩立宪,元柏民河北沧州地区卫校张玉梅我院自1988年开始,首先在国内应用纤维心包镜(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对42例心包积液进行了检查,确诊为心包肿瘤16例,取得了明...  相似文献   
3.
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6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14~ 6 8岁。电生理检查包括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左侧游离壁 5例 ,右侧三尖瓣环 11点处 1例。具有旁道 1∶1室房传导功能 5例 ,传导窗口 80~ 10 0ms,有偶发旁道逆传现象 4例 ,诱发心动过速 5例。在右室起搏下标测靶点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 隐匿性房室旁道发生 3位相或 4位相阻滞时表现为频率依赖性室房传导。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现象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起搏电极导线引起早期心脏穿孔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处理方法。方法:连续观察应用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引起早期心脏穿孔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均常规采用在外科保护及超声检测下直接牵引拔除进行处理。结果:8例患者发生早期心脏穿孔,确诊时间为2~8(5.4±2.1)d,手术处理时间为4~13(7.4±3.5)d。所有患者均出现起搏或感知功能异常,其中5例出现心前区疼痛,4例出现隔肌或胸部肌肉刺激症状,2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少量心包积液,所有患者均成功经直接牵拉拔除电极导线,未发现心包积液增加及心脏压塞表现。结论:心室电极导线导致心脏穿孔后,有其特征,在外科保护及超声检测下经静脉直接拔除电极导线通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 ,3 0岁 ,因阵发性心悸、胸闷 6个月于 2 0 0 2年 11月 3日入院。 6个月前开始阵发性心悸、胸闷 ,活动及休息时均有发作 ,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室早 ) ,口服美西律等治疗2个月无效 ,近半月体力活动受限。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室早 ,呈右心室流出道 (RVOT)型。 2 4h动态心电图示单发室早 14 2 46次 ,成对室早 8411次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4565阵 ,室速时心室率 180~ 2 18次 /min。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无异常。诊断 :特发性室速、室早。于 2 0 0 2年 11月 5日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反复发作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995年1月~2002年4月导管射频消融3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1岁.因3年内发作晕厥10余次入院.每次晕厥发作时均无明显诱因,自述持续时间10 ~ 30 min不等,无抽搐和大小便失禁.多次于发作后送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左束支传导阻滞.多次动态心电图发现夜间最慢心率39次/min,超声心动图和脑CT检查未发现异常.1d前于坐位再发晕厥,家属述患者约30 min后清醒,性质同前,遂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史4年.体检:T 36.0℃,P 60次/min,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kPa),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的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时限146 ms,电轴左偏,I、aVL记录到宽大,有切迹的R波,I、V5-6导联无q波,V1-4导联QS型或rS型(图1).考虑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相似文献   
8.
导管消融术的发展使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然而如何科学筛选消融患者及决定消融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延迟钆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LGE鄄CMR)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工具可以对房颤患者左房纤维化和左房结构重构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导管消融术前常规进行LGE鄄CMR评估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消融手术难度,对房颤患者的筛选和消融策略的选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一反应蛋白(hjghsensitiveC~reat:tiveprotein,hs—CRP)和白介素一6(interleukin一6,IL一6)水平,探讨炎症反应在不同类型房颤中的变化程度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患者143例,其中房颤组患者共98例(阵发性房颤54例,持续性房颤44例),对照组45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皿浆hs—CRP和IL一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柑比,血浆hs-CRP水平(33.39±33.94ing/Lvs.26.44±32.41mg/L,p=O.03)及IL一6水平(2.85±2.50pg/mlvs.1.17±1.22pg/ml,p〈0.01)明显升高。亚组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39.91±35.62mg/Lm26.44±32.41mg/L,p〈O.01)及IL一6水平(3.08±2.79pg/mlvS.1.17±1.22pg/ml,p〈O.01)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相比较,血浆hs—CRP水平明显升高(39.91±35.62mg/LUS.29.244-44.64mg/I。,p〈O.01);血浆IL一6水平也有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3.08±2.79pg/mlvs2.25±1.41pg/ml,p=O.44);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IL一6水平明显升高(2.25±1.41pghnlUS.1.17±1.22pg/ml,p〈0.01),hs—cRP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29.24±44.64mg/LvS.26.44±32.41mg/L,p=0.37)。结论房颤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炎症因子升高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更明显,提示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升高水平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问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天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并对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间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房颤患者消融术后3天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即刻水平(P0.001)。6例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房颤患者术后3天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0.57×10-12mmol/L比0.25×10-12mmol/L,P=0.014),而hs-CRP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浆hs-CRP和IL-6水平术后3天和术前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4.11×10-3mmol/L比1.75×10-3mmol/L,P=0.044;0.38×10-12mmol/L比0.08×10-12mmol/L,P=0.004)。复发组血浆hs-CRP和IL-6术后3天水平较术前水平增加的倍数也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80比0.98,P=0.019;2.80比0.92,P=0.016)。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3天开始出现明显炎症反应,房颤早期复发患者术后3天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且复发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术后3天较术前上升的幅度及增加的倍数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这对消融术后早期房颤复发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