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引言心绞痛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2/3正常,极量和亚极量运动试验使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但不适合于高龄,体弱、身残等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心房起搏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7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100%。且属无创检查,简单易行而安全,可在床边进行,无副反应、老弱病残者均可耐受。我科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3I-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DCM患者于依那普利治疗前行早期(20min)及延迟(3h)123I-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上纵隔(H/M)比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与超声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根据123I-MI-BG心肌显像延迟相的H/M分为3组延迟H/M≥1.7为组Ⅰ,1.5<延迟H/M<1.7为组Ⅱ,延迟H/M≤1.5为组Ⅲ。组Ⅰ和组Ⅱ在平均治疗4.5个月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间超声心功能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径(LVDs)明显改善,早期H/M和延迟H/M均明显改善(P<0.05),而WR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Ⅱ的延迟H/M明显改善(P<0.05),而早期H/M和WR均无明显变化,心功能参数也无改善。组Ⅰ和组Ⅱ患者均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而组Ⅲ患者均不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结论123I-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卡维地洛与美多心安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效应与安全性。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分别口服国产卡维地洛 1片 (10mg)或美多心安 1片 (2 5mg) ,2次 /d ,4周为 1疗程。 结果 卡维地洛组服药 4周后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下降 (18.92± 11.5 8)、(12 .34± 7.2 5 )mmHg(P <0 .0 1) ,美多心安组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下降 (19.13± 9.70 )、(13.5 0± 7.4 6 )mmHg(P <0 .0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9.4 8%与 80 .4 3%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药的不良反应均轻微 ,发生率分别为 2 .7%和 4 .4 %。结论 卡维地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建立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AMI后1周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INa电流密度峰值(-30mV)为(45.5±5.33)PA/PF(n=12), 心梗组为(22.48±4.62)PA/PF(n=14),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INa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在心梗组明显下移;心梗组INa失活曲线较对照组明显左移, 对照组V0.5为(-76.2±5.3)mV(n=5), 心梗组为(-89.1±5.6)mV(n=6), P<0.05;心梗组钠通道灭活后恢复时程明显慢于对照组, 恢复曲线下移。结论:AMI可导致梗死区心室肌细胞INa下降、钠通道动力学发生变化, 引起心肌传导速度下降和不应性延长, 可能是导致AMI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钠通道在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酶解法分离兔心外膜心室肌细胞,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灌流正常细胞外液后以及模拟缺血液后10、20及30 min的快钠电流(INa)的大小及动力学变化.结果心外膜细胞缺血后INa的I-V曲线上移,模拟缺血前及缺血后10、20及30 min的峰电流密度在外层细胞(n=20个细胞)依次为(12.60±2.26)、(7.46±3.45)、(5.57±2.32)、(4.87±2.70)pA/pF,缺血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后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半电压在缺血前及缺血后10、20、30 min于外层细胞(n=18个细胞)依次为(-97.38±5.42)、(-115.83±6.16)、(-122.00±5.82)、(-128.83±3.13)mV,缺血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后INa灭活后的恢复减慢,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时钠通道活性的变化可影响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可能为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4年10月至1990年4月对377例疑有心动过速而心电图无预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食管心房程控刺激,检出隐性预激综合征(WPW)9例,其中A型7例,B型2例。9例隐性预激的旁道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2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体内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实验结果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如抗心律失常、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抗心律失常效应是研究热点之一,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模拟缺血缺氧对左心室心肌细胞钠电流跨壁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 研究左心室心肌细胞快钠通道的跨壁异质性及模拟缺血对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直接记录左心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快钠通道电流 (INa) ,并观察模拟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INa跨壁异质性的影响。 结果 :左心室三层心肌细胞的钠电流特性存在异质性 ,表现为中层 (M )细胞的电流密度 电压关系(I V)曲线最低 ,M细胞的峰值INa是心内膜层 (Endo)和心外膜层 (Epi)的 2倍多 ;M细胞的INa失活最快。模拟缺血后 ,三层心肌细胞的INaI V曲线呈时间依赖性下移 ,M细胞的变化最显著 ;INa稳态失活曲线呈时间依赖性左移 ,以Epi变化最显著 ;模拟缺血 30min时Endo的恢复明显慢于M和Epi。  结论 :左心室心肌细胞的INa存在跨壁异质性 ;模拟缺血缺氧对INa的跨壁异质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冯霞  何振山 《医学综述》2008,14(5):757-759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复,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伊布利特的临床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与氟卡胺、胺碘酮疗效相近,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胺碘酮、电复律、镁剂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8岁。主因胸闷、胸痛4h入院。查体:呼吸20次/min,血压115/69mm Hg。意识淡漠,双侧瞳孔正大等圆,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1次/min,律齐,无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心电图示V2~5ST段弓背向上抬高1mV。急查心肌酶示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31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