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氟醚对甲醛致痛诱导Fos蛋白在大鼠脊髓内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七氟醚组,各5只。七氟醚组吸入3%七氟醚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甲醛150μl,继续吸入七氟醚;对照组、吗啡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吗啡5 min后,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甲醛。2 h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3~L5节段,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内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甲醛致痛仅诱导Fos在右侧脊髓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七氟醚组脊髓各层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IN)数量显著降低(P<0.01),且七氟醚组FLIN量显著多于吗啡组(P<0.01)。认为七氟醚能明显抑制甲醛致痛诱导Fos蛋白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脊髓背角是七氟醚发挥抗伤害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3.
4.
2001年我院对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心功能良好,恢复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用至术晨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要求禁食,术晨停止服用降压药;观察组继续服用降压药至术晨。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诱导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及拔除气管插管后1min的心率和血压,并观察两组返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诱导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及拔除气管插管后1 min的心率、血压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两组返流误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高血压的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继续服用降压药至术晨,有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增加返流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熵指数监测指导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测指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反馈指导组(F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C组丙泊酚靶浓度设为3μg/mL,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Marsh程式)靶控输注,依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控瑞芬太尼靶控浓度;F组导依据熵指数值反馈调控。观察患者术中各时间监测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的变化,统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随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F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HR、MAP更平稳,术中RE和SE波动幅度更小(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明显减少,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随访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反馈调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体化按需麻醉的要求,提高了麻醉质量/价格比。  相似文献   
7.
<正>异丙酚现已广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但其几无镇痛作用,遇疼痛等强烈刺激时需追加异丙酚加深镇静来对抗,且术后常有宫缩痛等不良反应[1,2]。小剂量氯胺酮可大大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其在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S组):仅结扎右侧肾蒂,左肾蒂游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右侧肾蒂,夹闭左侧肾蒂60min后,开放灌注24h;p38MAPK抑制剂组(SB组):静脉注射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10mg/kg),余同IR组。检测三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I水平和p38MAPK蛋白表达、组织病理评分并比较。【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BUN、Cr、TNF—α、IL-1水平、p38MAPK蛋白表达量及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上述指标SB组较IR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SB203580能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减少p38MAPK表达,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3期)、EMbase(1974—2007.6)、PubMed(1966~2007.6)、VIP(1989~2007.6)、CNKI(1979~2007.6)和CBMdisc(1978~2007.6),收集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氟桂利嗪)比较治疗偏头痛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4.2.7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5个RCT,3个半随机对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比较,其总有效率[RR=1.07,95%CI(1.00,1.15),P=0.06]、头痛持续时间[WMD=1.33,95%CI(-0.87,3.52),P=0.24]、头痛发作次数[WMD=0.93,95%CI(-1.00,2.86),P=0.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个研究报告,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比较,两组脑部ACA[WMD=3.70,95%CI(-3.46,10.86)]、MCA[WMD=0.60,95%CI(-10.37,11.57)]、ICA[WMD=3.40,95%C1(-4.35,11.15)]、DCA[WMD=-2.30,95%CI(-9.52,4.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有效,在总有效率、头痛持续时间、脑部血流量方面与西比灵疗效相似,但按现有证据,尚不能认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优于西比灵。由于本系统评价纳人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且例数较少,因此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长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0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1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日,连续14天,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血流变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流变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 05)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改善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