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治疗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37例。其中股骨粉碎性骨折1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7例,肱骨粉碎性骨折3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45d~2年,1年内骨性愈合34例,延迟愈合3例,无骨不连病例。根据自定的长管状骨愈合评价标准,本组优21例,良13例,中3例。结论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骨折形式复杂,治疗较棘手,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进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AO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目的 评价AO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牵引复位、DHS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随访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25例,良7例,可3例。结论 DHS系统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内固定方法,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指屈肌腱双环加强缝合法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指屈肌腱双环加强缝合法。方法:用36条人体指屈肌腱标本,行双环加强缝合法、改良Kessler法、Lee法、Becker法和Savage法缝合肌腱,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结果:5种缝合方法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67.5N、35.8N、36.7N、74.7N、96.8N。结论:双环加强缝合法操作简单,抗拉强度足够临床需要,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屈指活动,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 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 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 方法:对1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置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盆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 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并可精确测量。提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齿突导针定位器在齿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自制齿突导针定位器应用于颈前路齿突骨折双头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方法 1999年 10月~ 2000年 2月应用内固定术治疗齿突骨折患者 5例。其中 AndersonⅡ型 4例、 Anderson浅Ⅲ型 1例,术中均使用齿突导针定位器。结果手术用时 2~ 2.5 h,平均 2.25 h;术中出血 20~ 100 ml,平均 60 ml。随访时间 5~ 9个月,平均 6.7个月。 5例患者内固定螺钉位置佳,位于齿突中央,无偏斜。 4例骨性愈合, 1例延迟愈合。结论使用齿突导针定位器可增加放置内固定螺钉的准确性、减少 X线对手术人员的辐射及降低术中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前臂瘢痕切除后 ,为创面修复提供简单、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前臂增生和疙瘩瘢痕患者 ,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最大 2 5cm× 13cm ,最小 16cm× 6cm。应用胸脐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 (转移者 6周后断蒂 ) ,其中 3例采用转移 ,5例行移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经随访 5~ 16个月 ,修复部位厚薄适中 ,与周边皮肤色泽相符 ,外观满意。结论 :该术式修复前臂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较为理想 ,操作简单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全椎板、半椎板切除减压 ,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大。我院自1997~ 2 0 0 1年 ,用节段性椎板开窗减压的方法 ,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32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2例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5 5~ 86岁 ,平均 6 6岁。一节段狭窄 19例 ,二节段狭窄 8例 ,三节段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 5例 ,糖尿病 2例 ,呼吸道感染 2例。间歇性跛行 18例 ,腰腿痛 8例 ,下肢麻木 6例。中央椎管狭窄 2 0例 ,侧隐窝狭窄 6例 ,混合性狭窄 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 10例 ,腰椎节段性不稳 3例…  相似文献   
9.
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及转子部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及转子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及转子部骨折122例,股骨转子部骨折89例(含复合有股骨干上段骨折的转子部骨折22例),股骨远端骨折33例,其中粉碎性骨的68例。结果 发生术后并发症48例,共75处。发生下肢旋转畸形13处,髋内翻和髋外展畸形11处,小转子未复位7处,膝关节畸形7处,打透关节2处,钢板内固定失效9处,晚期髋内翻5处,膝关节僵硬11处和迟缓愈合10处。主要原因是手术时机掌握欠妥,未正确掌握髁钢板的设计特点和应用要领,术后过早下地负重。结论 尽量早期手术,规范手术操作,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撼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臀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髋关竹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黄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盒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熏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存三维表面熏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念,特别足吲‘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井可精确测带。提示髋关¨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