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目的:探讨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发病中的地位。方法:阐述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毒邪的认识,毒邪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并重点阐述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的作用。结果:毒邪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之邪,它可造成机体多方面的损害,肝豆状核变性是一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器官,铜浊毒邪内聚体内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从毒论治的依据所在。结论: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铜毒内蓄,损伤肝络、脑络以及全身的络脉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病机关键,从毒论治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ATP7B基因的突变热点外显子8进行PCR扩增产物Msp I酶切和电泳分析及DNA直接双向测序,进而对实验中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对102例患者和20例健康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TP7B基因第8号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Msp I酶切反应,并进行DNA直接双向测序;讨论分析改进PCR扩增、Msp I酶切的方法学,并对测序结果与临床表型做相关性研究。结果102例WD患者,用反复多次改进的实验方法研究分析后,发现35例存在Msp I酶切结果异常并经测序证实,8号外显子Arg778Leu纯合突变占所有WD病人的34.31%,其中1例伴Leu770Leu多态性同义突变;对照组未检出突变。结论改进实验方法后发现PCR扩增良好,适宜测序;WD突变热点8号外显子中Arg778Leu为主要突变形式,PCR-Msp I酶切反应可作为WD病人ATP7B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的筛选方法,直接双向测序是确定8号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抗氧化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血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中药加谷胱甘肽组(29例)及西医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其疗效,并检测各组用药前后的血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显效率比较:中药组56.7%,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为75.8%,西医常规治疗组为44.8%,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与中药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其显效率均有显差异(P<0.05,P<0.01)。(2)Webster评分比较;中药组和中药加谷胱甘肽组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比较均有显差异(P<0.05,P<001)。(3)对血抗氧化酶的影响。中药组、中药加谷胱甘肽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抗氧化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药加谷胱甘肽和中药组对PD患血抗经酶活性均有增强效应(P<0.05,P<0.01);而西医常规治疗组血抗氧化酶活性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患具有较好的疗效。提示其对P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治疗作用,而西医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D病人的抗氧化能力,提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GLT)对帕金森病人治疗效果,观察GLT治疗后病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临床未治疗或服用美多巴因副反应被迫减药病人,应用GL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行血SOD、GSH—PX、MDA测定,并设立对照组、正常人组比较;治疗、Px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H—Y分级及Webster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正常人组比较,血SOD、GSH—Px显减低(P<o.01),MDA显增高(P<o.01);GLT治疗后,SOD、GSH—Px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o.05、P<o.01),MDA值下降(P<o.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评分,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改善(P<o.0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显差异(P<o.01)。结论 GLT对PD病人有较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 Wilson Disease,WD)病人中医证型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相关性。方法纳入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9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 80例,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进行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采用方差分析、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 WD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0例病人中,痰瘀互结证是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其次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 36.82±21.13)分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脾肾阳虚证( 12.25±14.40)分,且低于肝气郁结证( 59.5±22.74)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证( 5.33±1.85)分及脾肾阳虚证( 5.50±2.28)分的肝脏功能评分均高于痰瘀互结证( 3.51±1.5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 9.67±2.34)分精神症状评分高于痰瘀互结证( 2.00±1.73)分、湿热内蕴证( 2.67±2.35)分及脾肾阳虚证( 1.50±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评分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OR=1.767,P<0.05)而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 OR=0.849,P<0.05),肝脏功能评分与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与呈正相关(OR=1.384,P<0.05,OR=2.976,P<0.05)而与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 OR=0.516,P<0.05)精神症状评分与肝气郁结证呈正相关( OR=3.128,P<0.05)。结论 Wilson,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不同中医证型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铜负荷饮食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肝、脑组织铜元素含量,电镜技术观察海马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空间探索试验中穿越平台次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脑组织铜含量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内模型组大鼠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变宽(P<0.05),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铜可能通过损伤海马超微结构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中西药并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自拟化痰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散发性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的形式和分布及易感基因突变在P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病例组由23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患者组成,10例对照组.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第1、4、6号外显子和LRRK 2基因的第31号外显子.观察PCR产物测序后的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样本中存在突变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一例患者Parkin基因Exon6上发现735ntT→C,对应的密码子TGT212CGT,翻译的氨基酸C212R,国内罕有报道.另一例患者Parkin基因Exon6上发现突变833ntG→C,导致第244密码子同义突变.结论 Parkin基因外显子4、6的突变可能是我国散发性早发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要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黑质变性,其致密部选择性多巴胺(DA)能神经元死亡,导致纹状体DA含量下降,致使DA和乙酰胆碱(ACH)递质失衡从而产生症状.目前对于PD的治疗主要是以左旋多巴(L-dopa)等药物补充替代的内科治疗和脑内相关核团毁损及刺激的外科治疗为主,然而这些方法都无法改变PD的自然病程进展,且存在着许多缺陷.2004年4月-2005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D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观察智脑胶囊对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区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在采用 β 淀粉样蛋白 β AP大鼠侧脑室注射联用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β1 )脑内注射改进制作出实验性A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应用避暗法和水迷路法测定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性AD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区乙酰胆碱含量、乙酰胆碱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经改进由 β AP联用TGFβ1诱导的实验性AD模型大鼠表现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 ,同时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区Ach含量降低、ChAT活性下降、AchE活性升高。智脑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提高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区Ach含量和ChAT活性 ,降低AchE活性。结论 :智脑胶囊可通过调节脑内胆碱能神经递质明显提高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