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患者 ,男 ,4 0岁。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尿毒症于2 0 0 0年 6月 2日行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前血压为15 0 / 96mmHg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电图正常。移植术后第2d血糖恢复正常 ,血肌酐为 4 5 4 μmol/L ,尿素氮为10 .6mmol/L。术后第 4d出现剧烈腹痛、尿道灼痛 ,尿液中有大量白色分泌物 ,血尿 ,并伴咳嗽、气促、胸痛 ,心电图提示前壁心肌梗死。彩色超声波探查提示急性胰腺炎。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硝酸甘油溶栓及扩张冠状动脉 ;针对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八肽 (善宁 ) ,并给以镇静、镇痛等对症治疗。溶栓后 5h ,症状消失 ,心电图ST段…  相似文献   
2.
突眼症治验1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怡 《新中医》1998,30(2):54-54
突眼症治验1则高怡胡某,男,67岁,退休工人。双目赤肿,眼球外突半年就诊。缘于半年前,患者不明原因感到眼部肿痛,眼球前突,白睛充血。求治于某医学院附院,行眼科检查,甲状腺扫描及T3、T4测定,眼部B超和脑部CT,均未查明病因,并由院内会诊仍未作出明...  相似文献   
3.
砷对大鼠肝脏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砷中毒大鼠肝脏膜转运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2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 atedprotein 2 ,MRP2 )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2周染毒组 ,4周染毒组 ,6周染毒组 ,分别设 3个对照组。用亚砷酸钠 2 0mg kg体重灌胃 ,隔天 1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胆汁中和全血中的总砷含量。蛋白印记法测定肝细胞膜上MRP2的含量改变。结果 染毒期间 ,全血和胆汁中总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尤其是染毒第 2和第 4周胆汁砷的排泄更加明显 ,分别为对照组的 16 .8和 13.8倍。MRP2的表达增加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 ,P <0 .0 5 ) ,从第 2周到第 6周分别增加 36 .6 1%、32 .36 %、12 .73%。MRP2的表达和胆汁砷的含量呈正相关 (r=0 .713,P <0 .0 5 )。结论 胆汁是砷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重要途径之一 ,肝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MRP2的表达增加可能在早期促进砷及其代谢产物胆汁排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肺功能检查作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医院的十年百项适宜技术之一,逐步在我国广大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其中肺活量和通气功能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严格的质量控制是正确评估检查结果的必要前提,才可正确指导临床诊治,否则易于导致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对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对50例常规功能检查的受试者进行试验,比较应用与不应用呼吸过滤器测定肺通气功能的差异。结果应用Cosmed过滤器后,FVC、FEV1、PEF的测定值均比不用过滤器时有所下降,其平均差异分别为(-75.42±134.20)ml(P=0.011)、(-66.67±99.11)ml(P=0.003)和(-260.42±319.76)ml/s(P=0.001),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应用Microgard过滤器后,FVC、PEF、FEF200-1200的测定值较不用过滤器时下降,其平均差异分别为(-72.31±157.84)ml(P=0.028)、(-425.38±488.81)ml/s(P=0.0001)和(-193.08±371.5)ml/s(P=0.014),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应用Cosmed和Microgard过滤器对肺通气功能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Cosmed和Microgard呼吸过滤器均引起呼气流速与容量的减小,然而这种差异很小,在通气功能指标的个体重复性变化范围内,并不会影响临床肺功能的诊断与评级。  相似文献   
6.
呼吸过滤器在肺功能实验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怡  郑劲平 《国际呼吸杂志》2006,26(11):825-829
肺功能检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早期检出肺和气道疾病,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胸腹部手术耐受力,评定药物及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等。然而,肺功能检查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可能性。近年来,临床医生开始关注肺功能实验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特别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后,对经呼吸道传播的交叉感染更为重视,呼吸过滤器已逐步成为肺功能实验室减少交叉感染危险性的重要方法之一[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应变延迟指数(strain dyssynchrony index,SDI)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测定25例CRT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同步性和左室收缩功能。长轴SDI、径向SDI和圆周SDI分别通过左室长轴、径向和圆周应变峰值与收缩末期峰值差值之和的平均值计算得出;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的变化,CRT临床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以上,CRT超声心动图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15%。结果在评估CRT患者术后反应的3种SDI中,径向SDI≥6.6%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3%,曲线下面积0.88(P〈0.001);圆周SDI≥3.2%和长轴SDI≥3.5%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和0.76(P〈0.05)。3种SDI均阳性预测CRT有反应率为100%,且它们均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相关。结论径向SDI能较好地预测CRT患者术后反应,而联合使用3种SDI更能准确评估CRT患者术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也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肺功能检查可增加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发生COVID-19传播的风险,必须严格执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院内感染。为了指导肺功能检查室医务人员做好防控工作,本文结合肺功能检查的特点,总结了当前疫情下肺功能检查在医务人员管理、检查流程管理和检查环境物品管理3个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文中强调在疫情流行期间,必须严格掌握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强烈建议COVID-19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传染期内暂缓检查,其他病患如非病情急需也暂缓检查;肺功能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分级防护措施;受试者应在单独区域进行隔离检查;检查时必须使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并重视肺功能检查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肺功能全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的方法。方法利用LMS法对4个中心共12829名正常健康人FEV1建立全年龄段正常参考值曲线和正常值下限,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FEV1与身高、年龄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校正身高影响之后,FEV1在全年龄段与年龄呈非线性关系,而且变异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LMS方法考虑个体间变异,适用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偏峰数据,而且还可以校正身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计算得到的不同年龄的正常参考值最低下限更符合实际。结论LMS法是一种建立全年龄肺功能正常参考值的有效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萎缩性骨不连: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骨端萎缩吸收,骨痂无明显生长,髓腔封闭不通,断端之间无骨性连接,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骨折端周围血供破坏明显、固定不稳、感染、口服药物及全身因素相关。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在动物身上建立或形成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通过动物模型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或改进疾病的治疗。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骨,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4 mm 缺损间距;其中实验组烧灼截骨端周围1 mm骨膜,对照组不处理骨膜。实验于2018-01-02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CMF1-2018002。结果与结论:造模后每组分别出现1例外固定架松动,2组均未发生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周,2组胫骨骨折断端间均无骨性连接,且无进一步愈合迹象;实验组第12周时影像学与组织学显示呈典型萎缩性骨不连表现;对照组第12周影像学显示8只模型呈现肥大性骨不连特征,6只模型影像学具有萎缩性骨不连特征。提示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配合烧灼断端骨膜可成功构建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模型。ORCID: 0000-0002-9406-3242(张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