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的模式。方法将127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5例),均于手术室复位。住院期间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和自护技能指导,观察组成立自护指导小组,开展分阶段、多种形式的自护技能指导。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肢体功能恢复及针道感染3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系统的综合自我护理指导可有效提高胫腓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组织发生学及激素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宁  韩月明 《癌症》1990,9(1):8-11
本研究使用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并用此摸型研究乳腺癌的组织发生和对激素的依赖性。 48只大鼠使用DMBA后37只在24周内出现乳腺癌,致癌率77.1%。组织学类型多为腺癌,或腺癌伴筛状,乳头状结构,或为乳头状癌。癌旁导管上皮常增生,表现为层次增多,筛网状或乳头状,从而显示终末蕾,终末管在DMBA作用下的癌变过程。 带瘤大鼠卵巢切除后肿瘤发生萎缩或继续增大;E_2—HRP组化标记时肿瘤内出现标记阳性及标记阴性细胞,说明大鼠乳癌同人类乳癌一样是由激素依赖及非激素依赖的癌细胞群组成。  相似文献   
3.
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7,12—二甲基苯并蒽复制SD(sprague-Dawley)大鼠乳腺癌组织为材料作贴壁静置培养现已传代180余次,细胞生长稳定,定名为SHZ—88。 SHZ—88瘤细胞贴壁单层生长,光镜下为多边形,卵圆形,少数呈梭形并有树枝状突起,可见瘤巨细胞及多倍体细胞。电镜下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核内及胞浆内假包涵体易见。130代细胞悬液2.2×10~4/ml,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见分裂指数第三天达高峰为59%。接种后第三天倍增时间为23小时。130代传代后第二天细胞制备染色体,100个中期分裂细胞染色体主流范围在55—65条(59%)。每只新生一周内大鼠右腋皮下接种2.5—5×10~5个细胞,致瘤率100%。~3H—TdR同位素参入法插测瘤细胞对塞替派和穿滤氨酸等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癌症病人的血流变性变化文/牛葆惠,韩月明,李彬先癌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已有报导,但有关肺、肝癌病人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报道甚少。本文拟通过对89例癌症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旨在协助临床估计病情及指导治疗。1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选择临床症状、体症、X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孕胎盘绒毛和子宫蜕膜中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中间滋养层细胞的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20例妊娠头3个月的刮宫标本进行Kerafin、hCG、HPL、PLAP、EMA和Prolectin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角蛋白是各种滋养层细胞最可靠和最敏感的标记物,但其特异性差。合体滋养层细胞的hCG和PLAP染色强于中间滋养层细胞,而中间滋养层细胞的HPL和EMA染色强于合体滋养层细胞。除角蛋白外,细胞滋养层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均阴性。结论;早孕时三种滋养层细胞在免疫组化方面有其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简化免疫组织化学酶标的技术方法张晓明,韩月明,刘东风(南京铁道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免疫组化酶标技术现已成为病理学中重要而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也是免疫电镜、原位杂交等技术的基础。目前通用的免疫组化酶标方法因多种试剂需要新鲜配制而致步...  相似文献   
7.
往返吸注与改变注药速度对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往返吸注(barbotage,Bbt)与改变注药速度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240例随机等分为六组,均用0.75%布比卡因1.2ml(9mg)蛛网膜下隙阻滞,前三组为单次注射的慢速(0.1ml/s)、中速(0.3ml/s)和快速(1.0ml/s)组,后三组注速同前但均加用Bbt。用反映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及有关成功率的4项指标共10项指标,对6种注药法进行分析排序,筛选出其中较好的方法。结果(1)慢速+Bbt组与中速组、中速+Bbt组与快速组,以及快速+Bbt组和快速组间分别比较,阻滞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中速+Bbt组的阻滞特征属最佳之一,操作成功率和痛觉阻滞达标率均最高,且无偏麻。结论为改善蛛网膜下隙阻滞效果,建议采用0.33ml/s的注射速度,并加用往返吸注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发四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包括正确肢体摆放、关节ROM运动、牵张训练等;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前及护理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orth评分法进行肢体肌痉挛程度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结果:康复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康复组护理后痉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1),康复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发四肢肌痉挛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减轻或缓解肌痉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治疗溃疡脓肿伤口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随机单盲法将90例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外用玉红纱,对照组外用伤科黄水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 d后实验组溃疡创面面积减少差值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15 d后实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2)。结论:应用玉红纱换药在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手指血管损伤术后血液循环的特点,以便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确保手术成功。方法:成立血液循环专业护理小组,对182例手指血管损伤术后患者血液循环进行观察分析与处理。护理程序如下: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资料-评价相关实证-制定实施护理计划。结果:182例患者中13例发生动脉危象,11例发生静脉危象,危象发生率为13.19%,经及时治疗处理,23例血管危象成功缓解,1例失败,抢救成功率为95.83%。结论:对手指血管损伤术后患者血液循环进行准确观察、及时处理以及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