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着以课程为中心的原则,研究组在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建设、运行方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联系疾病、联系应用为导向,广泛开展基于疾病动物模型制备及干预过程的实验教学;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确保课程内容体现出前沿性和时代性;以生物医学前沿方法训练引领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优化以实践应用、创新性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方位提升学员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两组大鼠分别在模拟海拔5500,6000米高度的低压舱内每天生活2小时,连续一周,然后观察其爬杆反应行为学指标以及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拔6000米低压低氧组大鼠出现爬杆条件回避反应的习得和保持率下降,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厚度下降,长度缩短,突触间隙相应增宽,突触穿孔现象减少.5500米组无上述作用.结论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异常是低压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吗啡导致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吗啡对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方法 分析注射吗啡后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变化情况,并用数学方法加以验证。结果 在吗啡作用下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会发生转变,纳络酮可以逆转这种转变,共观察到种转变形式。为了研究这种转变的动力学机制,用数学模型模拟吗啡对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得到了与在体实验一致的结果。结论 在吗啡作用下海马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发生转变。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发现节律转变的原因是吗啡改变了膜上钠,钾,超极化电流等离子通道的功能所致,节律转变的过程存在着混沌规律。  相似文献   
4.
《人体生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介绍了作在护理专业《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适用于低等哺乳动物的视听分辨行为自动训练系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分辨学习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一类重要行为模型,包括视觉、听觉、空间分辨等[1].目前已有的分辨行为多数是用灵长类训练的,很难用于低等哺乳动物(如大鼠、小鼠、兔等).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低等动物的视听分辨行为自动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6.
脑创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BI后大鼠主动性条件回避反应(ACAR———穿梭箱实验,shutleboxtest)及被动性条件回避反应(PCAR———步入与步下实验,stepthroughandstepdowntest)的变化。方法:用20g重物从不同高度垂直坠落至大鼠一侧暴露的硬脑膜复制脑创伤(TBI)模型。结果:重度TBI后大鼠ACAR的习得率和保持率均出现下降,PCAR的步入和步下潜伏期缩短;轻度TBI后仅表现出ACAR的习得率降低。结论:TBI易导致脑高级功能障碍,其受损程度与原发伤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同一豚鼠体上建立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为研究认知过程中前额叶与其他脑区信息编码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以经典的眨眼条件反射为基础,采用1 kHz和3 kHz正弦波纯音分别配对压强为20 kPa的束状氧气流对豚鼠左侧眼角膜进行刺激,利用肌肉张力换能器采集豚鼠眨眼活动,用眨眼条件反射行为特征传感器信号分析软件V2.2版分析眨眼数据.结果 经过10 d的配对训练后,6只豚鼠均建立了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实验发现,与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相比,豚鼠更容易建立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结论 利用同一豚鼠首次成功建立了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双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电击、缺氧、麻醉等处理方法 建立小鼠逆行性遗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 将72只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电休克、缺氧、丙泊酚、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5个处理组.先给予各组相同的避暗训练以建立避暗行为,随后分别给予各处理组120~180 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腹腔注射0.3 mL丙泊酚、120~180 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120~180 V电击+腹腔注射0.3 mL丙泊酚相应处理.次日开始用暗箱观察各组小鼠的步入潜伏期,以分析避暗行为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在避暗训练后24 h(第4天)的步入潜伏期为(111.7±17.2)S,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酚组4组均有部分小鼠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至30 s以内,其发生率分别为43.8%、45.4%、66.7%、60%,而丙泊酚组步入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第5天、第8天观察显示,步入潜伏期缩短的小鼠中个别出现恢复.结论 电休克、缺氧、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处理后的小鼠中部分可出现逆行性遗忘表现,以电休克+缺氧组建模的成功率最高:已出现逆行性遗忘的小鼠中部分可在后期恢复;单纯丙泊酚不能引起逆行性遗忘.  相似文献   
9.
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发育过程中海马CA1区LTP的变化,方法:刺激海马CA3区Shaffer侧枝,在CA1锥体细胞层记录LTP。结果;1月龄大鼠海马CA1区LTP诱出率最低,2、6月龄大鼠诱出率均高于1月龄大鼠;串刺激后,2月大鼠平均峰期显著缩短,而1、6月龄大鼠无明显变化;各年龄组大鼠PS峰值在串刺激后明显增加,但1月在鼠PS增幅最小,2月龄大鼠PS增幅最大,fEPSP佟绵变化怀PS增幅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脉冲微波孕期辐照致仔鼠SEP及ERP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X波段脉冲波孕期照射致大鼠子代脑功能发育障碍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以功率密度5~20mW/cm~2的脉冲微波对孕鼠进行孕期慢性辐照(孕6~16日隔日一次,每次20分钟),研究成年子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辐射组仔鼠SEP各波峰潜伏期和振幅均无差异,但在10、20mw/cm~2功率组则出现仔鼠ERP的峰潜伏期明显延长,且其变化与前期行为学实验结果相一致。ERP波幅改变无规律性,5mW/cm~2剂量无上述作用。结论:反映认知功能的ERP较反应传导功能的SEP更适用于脑高级功能研究,ERP异常与脉冲微波导致的胎鼠脑功能发育障碍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