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女性80名(其中72名自然阴道分娩,8名接受产钳助产)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利用TUI观察耻骨直肠肌在耻骨支的附着情况,对撕脱进行诊断,并比较自然阴道分娩与产钳助产肛提肌损伤率的差异.结果 69名耻骨直肠肌完整.11例耻骨直肠肌出现撕脱,包括双侧撕脱4,右侧撕脱4例,左侧撕脱3例;其中7例自然阴道分娩,4例接受产钳助产,后者肌肉撕脱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应用TUI技术可以较好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撕脱情况;接受产钳助产者耻骨直肠肌撕脱的发生率高于自然阴道分娩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研究阴道分娩后女性盆底肛提肌尿道间隙(levator-urethra gap,LUG)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80例阴道分娩后女性及30例未育女性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采集盆底肌收缩期图像,在断层超声图像上观察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并测量左右侧LUG.结果 未育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均完整,产后组中69例双侧耻骨直肠肌完整,11例耻骨直肠肌撕脱.产后组的LUG值明显大于未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撕脱侧LUG值明显大于未撕脱侧LU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育组、产后未撕脱组左右两侧LU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G是一种较好的评估产后女性肛提肌损伤的影像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3岁.发现左乳肿块3年余.患者3年半前哺乳期间在左乳头下方发现一肿块,曾挤出黄色液体,几年来肿块无明显增大,也无疼痛感.查体:乳对称,左乳无乳头内陷,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溢液,其乳头后方可扪及一3 cm×3 cm大小的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压痛;右乳触诊无明显异常,双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灰阶超声表现:乳腺乳头后方见1个中等回声团,大小约26 mm×24 mm×23 mm,边界清晰,形态呈球形,周边可见"声晕",内部回声均匀,后部及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图1);彩色多普勒示内部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输卵管妊娠和妊娠黄体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输卵管妊娠的检出率。方法对110例早期输卵管妊娠包块与113例妊娠黄体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输卵管妊娠包块与妊娠黄体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图像、周围有无小卵泡、血流分布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等几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鉴别早期输卵管妊娠和妊娠黄体,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陶均佳 《海南医学》2013,24(11):1668-167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异常所致,其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该文就妊娠分娩对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妊娠分娩相关PFD的预防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左心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MAM位移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左室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89例,其中左室收缩功能减退(LVEF <50%)39例,左室收缩正常(LVEF >50%)50例。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MAM位移;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维灰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 结果 89例研究对象心脏收缩时旋转角度为2.0~13.4度,平均旋转角度(7.73±3.76)度;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组较左室收缩正常组LVEF、FS、MAM位移、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显著减小(P <0.001);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与LVEF、FS、MAM位移显著正相关(P<0.001)。 结论 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可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病理联合炎症指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高淋巴结负荷(HNB)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 为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经病理证实的378例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病理特征及术前炎症指标, 以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302)和测试集(n=76), 比较两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最佳截断值。训练集中, 以腋窝HNB(≥3个转移淋巴结)为因变量,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NB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 基于测试集数据验证模型, 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C-index评价模型区分度, Brier score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 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临床适用性。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之间所有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术前NLR、PLR和LMR预测早期乳腺癌HNB的AUC分别为0.578、0.547和0.516, 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POP)女性盆底器官运动及角量参数变化.方法 选取POP患者50例(POP组)和非POP患者50例(对照组),使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其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底器官情况,获取不同时期尿道倾斜角(UIA)和肛直角(ARA)等角量参数.结果 POP组与对照组盆底器官运动偏转方向一致.POP组中11例患者静息期近段尿道向背侧倾斜(11/50),张力期有39例(39/50);对照组中3例患者静息期近段尿道向背侧倾斜(3/50),张力期有16例(16/50).POP组各期UIA均小于对照组(P<0.05),缩肛期UIA偏转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张力期前腔脱垂患者UIA偏转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OP组各期ARA及其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张力期后腔脱垂患者ARA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动态观察POP运动异常,间接反映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状态,为POP的诊断及盆底功能评价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器官的位置及运动情况,以期为POP的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POP组47例,对照组30例,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及其运动,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POP组3个时期尿道膀胱连接部和宫颈外口的位置均低于对照组,后腔脱垂患者肛门直肠连接部的位置在张力期和缩肛期低于对照组.张力期POP组盆底器官向下的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缩肛期的向上的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盆底器官的位置降低,张力期器官移动度增大,收缩期移动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和盆膈裂孔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三维重建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构成,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以及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耻骨直肠肌厚度、后角大小、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差异。结果 70例未育女性患者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3种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结构无明显变化,而裂孔大小以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大小发生较明显改变: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测得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6.64±0.73)mm、(6.48±0.12)mm和(6.89±0.25)mm,耻骨直肠肌后角分别为(64.81±8.27)°、(71.96±9.36)°和(69.94±7.88)°,盆膈裂孔前后径分别为(4.29±0.67)cm、(4.54±0.79)cm和(4.01±0.85)cm,盆膈裂孔左右径分别为(3.70±0.61)cm、(3.96±0.65)cm和(3.47±0.49)cm,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1.25±2.56)cm2、(14.48±4.51)cm2和(9.23±2.53)cm2。与静息期相比,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变薄,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3.58、-2.91、-3.12、-5.07,P均<0.001);与静息期相比,缩肛期耻骨直肠肌变厚,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0、3.88、3.21、4.39,P均<0.001)。结论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和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改变,是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