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医用缝合线浸泡在质粒DNA溶液中,然后缝合在大鼠股四头肌上,可以观察到外源基因在肌肉组织中高效、稳定地表达,其表达量高于磷酸钙共沉淀和DNA沉淀块埋植法,较肌肉直接注射法表达量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血管损伤影响离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钙稳态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球囊剥脱术在体损伤血管,于术后3天和10天取出血管做平滑肌细胞培养。结果发现,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DNA和蛋白质合成加速,细胞数目增多。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钙内流增加,胞内钙含量升高。应用10μmol·L ̄(-1)异搏定不但对钙稳态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对血管损伤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血管损伤可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钙稳态失衡可能是血管损伤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197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遇到1例异常血红蛋白携带者。电泳分析证明,这种异常血红蛋白属于G组慢泳成分,故暂命名为血红蛋白G-呼和浩特[参见《新医学》5(2):66,1974]。此血红蛋白电泳位置是在血红蛋白A的阴极侧,说明它比后者携带较多的正电荷。在离子交换析时  相似文献   
4.
16肽-多聚赖氨酸携载β-LacZ基因向在体血管的导入与表达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赵民清,刘乃奎,周爱儒,汤健本实验室已报道BQ123-多聚赖氨酸靶向地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转移外源基因,鉴于血管内皮细胞(E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合成了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连接合成了BQ123-多聚赖氨酸(BP)利用BQ12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膜表面内皮素A型受体(ETA)的高度选择性和多聚赖氨酸对DNA的强吸附作用,以BP携载含有β-半乳糖苷酶(β-LacZ)基因的表达质粒pSV-β-Galactosidase(pSV-β-LacZ)对培养的VSMC和内皮细胞(EC)转移基因。结果表明,BP具有向VSMC转基因性能,且依赖与靶细胞表面ETA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四种球囊导管基因转移系统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种多聚物包被的球囊导管局部基因转移系统的在体转基因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方法:用由相同多聚物包被、携带不同的基因载体,及由不同的多聚物包被、携带相同的基因载体的球囊导管系统,将报告基因分别导入兔腹主动脉下段。结果:除由脂质体—腺病毒(Ad5)载体组成的基因转移系统外,其他3种系统均实现了在体基因转移。其中,由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球囊导管—重组腺病毒载体(Ad5/LacZ)基因转移系统的基因转移效果最佳。结论: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球囊导管—Ad5/LacZ基因转移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有效可行的在体局部基因转移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在家兔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上,观察血管舒张反应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发现.内皮剥脱后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术后2周和4周时分别为对照组的27.7±9.9%和51.1±11.4%;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显著增殖,内膜增厚。这些结果提示,内皮剥脱后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产生可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与这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球囊导管作在体定向基因转导的可行性。方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和空载腺病毒分别导入实验及对照组动物的特定动脉。结果:应用该系统,成功地将报告基因导入兔动脉壁中。结论:该局部基因转导系统可用于在体定向基因转导。  相似文献   
10.
反义IGF-IR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初步观察张吉辉,董薇,邱京欣,赵民清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李岱宗,汤健,周爱儒应用重组DNA技术,将IGF-IRβ亚基cDNA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l,构建出反义IGF-IR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