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肝胆管结石患者血小板活化及抑肽酶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外周静脉血抗a 颗粒膜蛋白 14 0 (CD6 2P)、抗溶酶体膜蛋白GP5 3(CD6 3)变化 ,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并对部分患者用抑肽酶治疗 ,观察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实验对象与分组 :实验对象为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 38例 ,诊断按《肝胆管结石表 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CD6 2P和CD6 3的变化组别例数 血小板 (10 9/L)术前术后CD62P (% )术前术后CD63 (% )术前术后对照组 1987± 1977± 111.4± 0 .5 2 .0± 0 .5 4.0± 1.3 5 .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SAP组(24只)和PD组(24只),观察各组血清前列腺素(TXA2/6-K-PGF1a)及内皮素(ET-1)水平和肾脏病理变化。结果SAP组和PD组血清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段SAP组与PD组比较,PD组水平明显降低;SAP组和PD组血清TXA2/6-K-PGF1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段SAP组与PD组比较,PD组水平明显降低。PD组大鼠肾病理损害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血液流变异常参与SAP肾损害的发生,早期进行PD治疗对SAP大鼠肾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改善微循环、清除炎症介质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雷公藤多甙(TⅡ)组和假手术组(S组),每组16只。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造成SAP模型。造模后,SAP组不作处理;TⅡ组立即行雷公藤多甙50mg/(kg.d)腹腔注射;S组仅开腹。术后12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肝、肾、肺、小肠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织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结果:SAP组和TⅡ组大鼠各组织的GR水平明显低于S组(P〈0.01);TⅡ组各组织的GR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12h时模型组大鼠的胰腺、肝、肾、肺、小肠已有明显的病理改变,TⅡ组的病理改变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GR水平的降低,雷公藤多甙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硫普罗宁对梗阻性黄疸肝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2组,每组20只,分别用1ml硫普罗宁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20只。分别于术后10d、20d(每小组n=10)心脏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行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血清MDA浓度在梗阻10d即升高,且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SOD在梗阻10d后即下降,同时伴有血清AST、DB和TBA的升高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进行性改变。硫普罗宁治疗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能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时,氧自由基损害可能是肝损伤的原因,硫普罗宁通过抗氧化作用对梗阻性黄疽大鼠的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短时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短时血液滤过(SVVH)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SP)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它能显著下调炎症反应,降低促抗炎细胞因子比值,逆转促抗炎反应失衡。然而ASP病人多存在腹内高压及腹内有毒液体,SVVH虽有减少毛细血管渗漏、减轻组织水肿作用,但不能明显降低腹内高压及减少腹内毒素的吸收,而腹膜透析(PD)恰可弥补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瘤是引起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罕见的原因。2001年我们收治1例 ,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 ,女 ,50岁 ,于2001年10月24日因头晕、乏力一周入院。体检 :贫血面容 ,胸腹壁静脉无怒张 ,腹部膨隆 ,左上腹轻压痛 ,肝脏肋下未及 ;脾肋缘下7.5cm ,质中无压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及肝炎系列正常 ,血细胞三系均减少 ,其中血小板3.5×109/L,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阴性。骨穿示 :脾亢、缺铁性贫血。B超示 :脾门旁及一3cm×7.5cm的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可及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可及动脉血流。频谱提示 :(1)脾动脉瘤 ;(2)…  相似文献   
7.
E—钙粘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润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具有浸润、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通过粘附、破坏基底下膜细胞外基质才能开始浸润和转移 ,这主要是通过细胞粘附分子来实现的 ,其中钙粘蛋白家族是粘附分子中的重要成员[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胆囊癌组织中E -钙粘蛋白(E -cad)的表现来探讨它与胆囊癌侵袭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本院病理科保存自1989年1月~2000年12月胆囊癌石蜡标本41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30例 ,平均年龄(61.88±12.40)岁(30~85岁)。胆囊腺瘤标本14例 ,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脓毒症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模前处理组(制模前给予5mg/kgDADLE进行干预)和模后处理组(制模后给予5mg/kgDADLE进行干预),每组20只.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CLP)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观查比较各组大鼠制模前及制模后2、4、6h共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及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制模后6h取血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心肌形态,并测定心肌ATP、ADP、AMP含量,然后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1)与假手术组各时点比较,其他各组同一时点MAP、LVSP以及+dp/dtmax、-dp/-dtmax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模前及模后处理组上述各项指均较脓毒症组同一时点明显升高(P<0.05),但模前处理组与模后处理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心肌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ADP、AMP、cTnt和CK-MB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模前及模后处理组ATP含量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5),ADP、AMP含量明显降低(P<0.05),cTnt、CK-MB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模前处理组与模后处理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3)假手术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心肌纤维束排列整齐.横纹清晰,心肌间质无水肿;脓毒症组大鼠心肌纤维部分断裂、溶解,心肌间质明显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模前及模后处理组可见心肌纤维结构完整,间质无明显水肿,偶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la2-D-Leu5-enkephalin,对脓毒症大鼠Th1/Th2平衡漂移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脓毒症组(SEP组)和DADLE(5mg/kg),每组30只.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CLP)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刺穿盲肠外,其余操作同SEP组,DADLE组模型建立后立即按5ml/kg剂量腹腔注射浓度为0.5mg/ml的DALDE.制模后4、8、12h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取脾脏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Th1/Th2比值.结果 与SO组比较,SEP组制模后各时段Th1/Th2显著升高(P<0.01),DADLE组制模后8、12h时Th1/Th2显著升高(P<0.01或0.05)、4h时/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EP组比较,DADLE组各时段Th1/Th2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 DADLE对脓毒症大鼠具有明显的免疫调理作用,使Th1/Th2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F-钙粘蛋白(E-Cad)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胆囊腺癌和41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E-Cad的表达。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胆囊腺瘤中为42.86%,胆囊癌组织中为80.49%,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ad在胆囊腺瘤中仅1例表达减弱,而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减弱或不表达占68.29%(28/4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胆囊癌直径≥2cm及侵及浆膜组VEGF表达升高,而E-Cad表达率明显降低,E-Cad表达率在远处转移组也明显降低。两者表达与肿瘤Nevin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VEGF与E-Cad在胆囊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表达率的高低可作为预示胆囊癌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