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_3(MMP_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浆中MMP_3的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浆中 ,MMP_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中 ,出现临床肾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血浆MMP_3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上述临床症状者 (P<0.01) ;而出现颊部红斑和 (或 )光敏感以及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 ,与无上述症状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IgG血症以及血肌酐升高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者 (P<0.05)。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MMP_3呈高水平表达 ,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系统性病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C1q抗体检测与SLE疾病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并与其它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阳性率为51.4%,其中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和其它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77.8%(14/18),42.3%(22/5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活动期SLE患者中,抗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临床非活动期患者。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和CR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补体C3、C4和CH50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P<0.05)、抗dsDNA抗体(P<0.01)单独检测阳性率和两抗体联合检测(P<0.00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SLE患者。结论抗C1q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性高度相关,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联合检测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两抗体同时阴性排除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3.
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8例;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一套.结果 8例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时,结果均转为阳性;进行1:2,1:10,1:50和1:100倍稀释后,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7例,8例,8例和5例结果转为阳性;将反应板在孵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振荡,有5例转为弱阳性;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除3例弱阳性结果不符外,其它结果均一致.结论 建立敏感度高的ELISA两步法或采用现有ELISA一步法试剂同时对标本进行原倍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既克服钩状效应,又保证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影响劳务工结核病管理、治疗效果的因素,为制定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深圳市6个区经结核病防治机构确诊的外来劳务工结核病患者1364例(研究组)和当地户籍结核病患者436例(对照组).结果结核病患者发现与首诊医疗单位、工作流动性、经济状况等有关,个体诊所首诊怀疑结核病比例(39.0%)偏低.有58.4%(796例)的劳务工患者就诊延迟,其中以患者自身不重视(55.9%,445例)、自觉症状轻(19.3%,154例)、医院远不方便(10.2%,81例)为主;而户籍人口有68.1%(297例)患者就诊延迟,其中以不重视(177,59.6%)和不方便(47,15.8%)为主.二者相比延迟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9,P<0.01).有39.9%(544例)的劳务工患者与49.1%(214例)的户籍人口患者诊断延误,二者相比延误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1,P=0.293).17.6%(240例)的劳务工患者与13.1%(57例)的户籍人口患者有药物漏服现象,二者相比药物漏服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6,P>0.05);77.5%(1057例)的劳务工患者与31.8%(138例)的户籍患者认为督导点服药对工作、生活有影响,两者相比服药点给患者带来困难的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P<0.05);79.2%(1080例)的劳务工患者与63.3%(276例)的户籍人I=I患者曾未按医生处方要求取药,二者相比未按医嘱取药的原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1);51.2%(699例)的劳务工患者与46.1%(201例)的户籍人口患者曾未按医生要求及时化验,二者相比其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结论 影响深圳劳务工结核病管理、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必须加强宣传,提高患者的就诊意识,健全转诊机制,减轻劳务工经济负担,以降低区域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尿中微量蛋白的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传统尿常规方法 (四溴酚蓝比色法 )检测尿中蛋白 ,虽然成本低 ,但是敏感性也低 ,由美国Beckman公司推出的Array 36 0尿中微量蛋白测定系统 ,用速率散射法对尿中微量蛋白进行定量测定。我们对此法测定尿中微量白蛋白 (MA)、α1-微球蛋白 (A1M)和转铁蛋白 (TRU)进行了方法学分析和临床应用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病人标本来自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 ,正常人标本来自经体检各项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人。Array36 0prot…  相似文献   
6.
7.
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是检测抗核抗体 (ANA)的标准方法 ,该方法采用的抗原基质有多种 ,包括动物肝、肾组织冰冻切片和人工培养的组织细胞等。据文献 [1,2 ]报道 ,进行ANA检测时 ,采用的抗原基质不同 ,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一些用培养的组织细胞如人喉癌上皮细胞 (Hep 2 )能检测到ANA的血清 ,如用肝、肾等冰冻组织切片检测则ANA为阴性。相反 ,有一小部分血清即使ANA滴度高也不能用Hep 2细胞检出 ,却能用肝组织或其他器官的组织切片检测。为了避免单独采用一种基质检测的缺点 ,我们采用德国欧蒙实验免疫制品有…  相似文献   
8.
谭爱国  高明  何美懿 《天津医药》2001,29(7):425-42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调节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本文对84例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输精管节育术是常用的男性节育术。其方法有输精管结扎术、电凝术、化学节育术和可复性节育装置。本院用Nd :YAG激光凝堵输精管以节育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6例 ,年龄 2 5~ 4 5岁 ,要求节育手术或属计划生育对象 ,经体检无输精管节育术禁忌证者。1.2 手术方法 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输精管 ,用 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按直视钳穿法提取输精管 ,分离其周围筋膜 ,用输精管圈钳固定 ,启动激光机 ,调试好所需工作电流 (2 5~ 2 8mA) ,术者戴防护眼镜 ,用Nd :Y…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类型,如不及时抢救治疗,死亡率较高,我院从1978年1月至1986年12月,共收治ACST286例,均符合ACST的诊断标准,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男112例,女174例;年龄12~74岁,30岁~55岁223例,占78%。手术治疗268例,非手术治疗16例,临危要求出院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