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侧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等这些疾患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不能自理。一期双髋同时置换技术操作要求高,易出现并发症使得该手术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笔者对双髋关节疾患进行同时置换,术后随访12~36个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由于中央椎管狭窄,引起硬膜囊和(或)神经根压迫的病理改变。该病病理改变以黄韧带增生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窄为主。传统全椎板或大部分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损伤大,破坏脊柱后柱结构,影响腰椎稳定性,再者术后瘢痕填充粘连,术后远期效果不佳。因此,国内外脊柱外科专家一直在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临床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由Gamma钉改良形成的PFN钉治疗2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按Charnley髋关节疗效标准评分,27患者中,优12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达96.30%。结论在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基础上,采用PF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好的固定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髂骨钉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后路髂骨钉联合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腰骶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12例。结果术口一期愈合,术后4星期可佩带护腰支具下床活动,8个月以上随诊X线片显示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后路髂骨钉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同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植骨融合时间与术后血沉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1997-01/2007-12相关文章,以了解脊柱结核患者植骨块骨融合时间与血沉的关系。同时收集2007-01/2008-1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临床验证。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岁,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后1,7,14 d晨间空腹血沉检查,按血沉平均值分4组:轻度增快、中度增快、高度增快组和极度增快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血沉,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检索结果证明,血沉是非特异性指标,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沉升高。临床验证表明,脊柱结核患者轻度增快组16例,中度增快组20例,高度增快组13例,极度增快组11例;骨性愈合时间:≤ 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χ2=10.814, P= 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 0.001。 结论:术后血沉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切口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4.0%。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陈俭  李野  谢克恭 《华西医学》2022,(2):306-312
骨肉瘤作为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以及预后不良等特点。骨肉瘤的复发、转移及多药耐药是目前限制骨肉瘤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的主要问题,其中肺转移常是骨肉瘤远处转移的主要靶点器官。近年来,人们关注到骨肉瘤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并深入研究其机制,多种相关信号通路被不断阐明,目前对于骨肉瘤及肺转移相关信号通路仍缺乏系统性、多方位的探究总结。该文通过阐述骨肉瘤相关信号通路及骨肉瘤肺转移的联系,探寻靶向治疗骨肉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染色鉴定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活力强,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铺展,不规则,其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空泡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OP)骨密度、腰背痛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性OP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乐力钙内服加用芬必得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性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腰背痛评分,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实验组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为79%,无效率7%.对照组患者腰部疼痛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55%,无效率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不仅有缓解骨丢失及增加骨密度作用,还可缓解患者腰背痛症状,能有效改善OP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OP腰背疼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