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Ⅱ型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疫苗)对人群接种反应及免疫学效果,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于1999—2003年共同进行了Ⅱ型疫苗人群接种反应及免疫学效果观察。Ⅱ型疫苗为天元生物药业生产,新药临床研究批件(1999)制申体第6号,批号:980526、980623、980609,所用毒株为Z37;另设该公司HFRS双价疫苗(批号:990307)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到最终应用,疫苗必须经过一个严格的受控过程。在此过程中的任何疏忽很可能会使疫苗效力严重受损,从而使疫苗的保护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株抗原性特殊的乙脑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以找出特殊抗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空斑减少交叉中和试验对乙脑病毒KT株的抗原性进行比较。提取KT株RNA,逆转录后扩增其E基因片段并测序,通过Blast与GenBank中所有乙脑病毒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利用PdbViewer对KT株关键位点突变后的空间构象进行预测比对。结果交叉中和试验显示,KT株免疫血清对其他株乙脑病毒的中和作用较低,而其他乙脑病毒免疫血清对KT株的中和作用也较低。对E基因序列进行比对,KT株属于基因Ⅲ型,氨基酸序列上只在E62位存在一个独特的位点突变:组氨酸(H)→精氨酸(R)。空间构象显示,该位点位于结构域Ⅰ与结构域Ⅱ的连接交界处,当发生由组氨酸(H)到精氨酸(R)突变时,其与周围氨基酸形成的氢键数量和长度发生改变,空间构象也随之发生改变。结论乙脑病毒KT株的抗原性与其他乙脑病毒株存在较大差异,E62位组氨酸(H)→精氨酸(R)的突变是导致其抗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国广西登革3型病毒分离株桂登-1株(GD-1株)和桂登-11株(GD-1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为了解其地理来源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提交的登革3型病毒基因序列设计9对引物,RT-PCR方法分段扩增GD-1和GD-11株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拼接,得到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两株病毒全长均为10 707nt,与国际参考株H87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0%,氨基酸同源性为98.8%。GD-1株和GD-11株间仅有4个氨基酸差异,二者与H87株分别存在39和41个氨基酸差异。对3’UTR二级结构进行预测,二者与H87株存在较大差异。根据E蛋白基因序列对两株病毒进行进化分析,GD-1和GD-11均属于亚型Ⅱ,与分离自泰国的两毒株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GD-1和GD-11均属于登革3型病毒亚型Ⅱ,二者可能是源自泰国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鼠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单抗)2C、5C,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3个街毒代表株CQ92、HN06、GX-4分别感染Balb/c小鼠腓肠肌,30rain后用2C、5C、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进行治疗.结果 2C、5C、HRIG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小鼠具有相近的保护率.结论 鼠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抗可用于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一种抗原性及其遗传特性相似的病毒群所致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1 ] ,30年代在我国东北地区即有孙吴热、二道岗热、虎林热、黑河热等的称谓。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该病病死率高 ,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是我国重点的防治传染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 ,HFRS)。 1976年 ,南朝鲜李镐旺在Hantaan河捕获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 (Koreanhemorrhagicfever,KHF)病原 ,并于 1978年证实为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 ,后命名为Hantaan病毒 76~ 118…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疫苗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并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1 ] ,但此种疫苗属粗制疫苗 ,其抗原含量较低 ,异源蛋白和亚细胞成分较多 ,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副反应 ,因此有必要将疫苗进行浓缩纯化 ,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降低副反应。经过几年的探索 ,我们建立了乙脑疫苗的纯化工艺 ,并在国内率先通过国家新药评审。现将纯化工艺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①乙脑SA1 4 1 4 2减毒株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②地鼠肾细胞制备 :按现行地鼠肾细胞乙脑疫苗 (PHKJE)生产工艺进行。地鼠从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乙型脑炎病毒(JEV)和其他黄病毒一样,含有约11000个碱基对的单链RNA,可编码3种结构蛋白,即核壳(C)蛋白、膜(M)蛋白和包膜(E)蛋白.这些结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病毒株间的同源性大于98%.作者曾用JE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作血凝抑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病毒感染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严重的健康问题。要控制登革热病毒感染,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尤为重要。作者以实验性减毒活疫苗免疫志愿者后检测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CD4(sCD4)和可溶性CD8(sCD8)水平进行体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豚鼠病毒血症的产生强度对乙型脑炎野毒株和弱毒株病毒毒力进行评价.方法 以不同乙脑野毒株和减毒株及其母株病毒分别接种豚鼠,观察不同时间产生病毒血症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1 d和3 d,不同乙脑野毒株均可检测到不同水平的病毒血症(1.00~3.40 lg pfu),以相同滴度(104pfu)的病毒接种豚鼠时,疫苗株母株SA14产生较高水平的毒血症(2.41~3.40 lg pfu)并至少持续3 d,而SA14-14-2疫苗株未产生毒血症.结论 豚鼠病毒血症的产生强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对乙型脑炎病毒的减毒和疫苗株的毒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