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缝隙连接蛋白4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心肌细胞的生存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Cx43的磷酸化水平改变对心肌细胞存活也具有调节作用。Cx43调节心肌细胞的生存对于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可能为各类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的药物作用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中期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胎儿肺动脉血流参数特征。 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确诊HLHS胎儿54例,将中孕期HLHS胎儿按照其房间隔血流模式分为血流通畅组(41例)与梗阻组(13例),并与正常胎儿(健康对照组,55例)在肺动脉主干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和右肺动脉第一级分支血流频谱参数3个层面进行对比,采用LSD-t检验分析通畅型和梗阻型HLHS胎儿的肺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TAMXV)、速度-时间积分(VTI)和肺动脉搏动指数(PA PI)等血流参数特征。 结果肺动脉主干内径方面,三组间均值比较(5.4±0.6 vs 6.7±0.8 vs 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6,P<0.05),且通畅组和梗阻组的肺主干内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01、-13.97,P均<0.05),而通畅组和梗阻组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右肺动脉内径方面,三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右肺动脉第一级分支血流频谱参数方面,三组间在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而在EDV、TAMXV、VTI和PA P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98、38.45、13.19及12.46,P均<0.05),且通畅组和梗阻组胎儿EDV、TAMXV和VTI均值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和10.353、3.546和7.978、-0.441和5.418,P均<0.05),且梗阻组均值小于通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42、7.033及4.098,P均<0.05);而通畅组和梗阻组HLHS胎儿PA PI均值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8、-6.474,P均<0.05),且梗阻组大于通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1,P<0.05)。 结论HLHS胎儿肺动脉分支血流前向阻力增加,且房间隔血流梗阻型相对于通畅型表现更为显著,这可能与梗阻型肺血管床受损程度相对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20~34周正常胎儿各孕周心脏房室瓣口、大动脉瓣口、胎儿静脉系统及重要生理通道的血流峰值速度随孕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9名孕龄20~34周的正常单胎胎儿超声心动图资料,应用回归分析检测各参数与孕龄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胎儿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舒张晚期A峰和E峰/A峰,主动脉瓣口和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流速,主动脉弓横弓部和动脉导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峰值流速,肺静脉左心房开口处收缩期S峰、舒张期D峰和心房收缩期A峰均随孕周增加略有增加;下腔静脉收缩期S峰、舒张期D峰及心房收缩期A峰无明显变化。上述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孕周存在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可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孕中晚期胎儿主静脉系统畸形漏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孕中晚期胎儿主静脉系统漏误诊原因,以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引产或出生后死亡胎儿行病理解剖,产后存活婴幼儿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胎儿共718例,最终确诊主静脉系统畸形121例。结果:1经病理解剖或出生后随访确诊主静脉系统畸形胎儿121例,其中永存左上腔静脉占78.4%,复杂型主静脉系统畸形占11.2%,下腔静脉近心段缺如占8%,永存左下腔静脉占0.8%,而文献所报道的双下腔静脉在本研究中未得到证实。2根据各种类型主静脉系统畸形的解剖变异不同,各种畸形误诊内容差异较大。3产前诊断对永存左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近心段缺如的误诊率较高,而复杂型主静脉系统畸形和永存左上腔静脉约登指数相对较高。结论:提高各种类型主静脉畸形的病理解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熟悉常见主静脉系统常规及非常规切面,并掌握各类主静脉畸形超声诊断要点是提高产前诊断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儿主动脉缩窄的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超声参数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而分析多参数评分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缩窄的胎儿49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缩窄组及正常组,综合分析胎儿心室、主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大脑中动脉、脐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值。结果左室/右室(LV/RV)、肺动脉/主动脉(PA/AO)、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AI/DA)的内径比值及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腹内段(MCA/inUA)的流速相关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5,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P〈0.05)。卡方检验表明单一参数的一致性比较低,当比值个数为3~4个时,Kappa值分别为0.687(P=0.000)、0.649(P=0.000),诊断价值相对较高。结论胎儿主动脉缩窄的超声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单一胎儿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意义有限,综合评估及联合多个超声参数可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对心室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心室率房颤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依据起搏部位分为LBBP组(19例)和右心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组(23例),其中RVP组包括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11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12例。比较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QRS波时限(QR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在随访末对两组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评估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的机械同步性,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27±10.28)个月;LBBP组LVEF术前术后无显著变化,RVP组术后LVEF较术前显著下降[(54.09±9.27)% vs(. 58.94± 10.01)%,P=0.011],两组的LVEDD、LVESD较术前无显著变化;LBBP组QRSd较术前无显著变化,RVP组QRSd较术前显著增宽[(147.83±19.76)ms vs(. 124.04±31.10)ms,P=0.003],且明显宽于LBBP组[(115.79±14.27)ms,P<0.001];LBBP组的左心室达峰时间(left 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LVAT)明显短于 RVSP 患者的 LVAT[(65.25±19.79)ms vs(. 80.91±10.44)ms,P=0.003]。 LBBP 和 RVP 组的心室间机械延迟(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IVMD)存在显著差异[(-12.66±15.99)ms vs(. 15.13± 19.12)ms,P<0.001],LBBP 组的左心室 16 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ime to minimum systolic volume in 16 segments of left ventricle,Tmsv16-SD)和心率校正后的Tmsv16-SD(Tmsv16-SD/R-R)均小于RVP组,分别为[(23.35± 9.34)ms vs(. 37.31±22.95)ms,P=0.021;(2.65±0.92)ms vs(. 4.04±2.48)ms,P=0.030]。相关分析显示QRSd、Tmsv16-SD、Tmsv16- SD/R-R与LVEF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LVEDD及LVES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LBBP较RVP能更好地保护心室起搏依赖患者的术后心功能,可能与LBBP能更好地维持心脏的电和机械同步有关。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MC 患者38例共42个病灶(TMC组),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包括肿块的内部回声、边缘特征、血流分布、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及血流频谱形态.选择30例病灶≤1.0 cm×1.0 cm且有相似声像图特征的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MC和甲状腺良性病灶的PSV及RI分别为(35.67±15.19)cm/s、0.67±0.12及(30.17±13.70)cm/s、0.64±0.06,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边缘毛刺、纵横比>1、微钙化及内部血流类型在TMC和良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超声诊断TMC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0%、88.10%及86.6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4%和83.87%.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TMC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多种成像技术在胎儿唇腭裂畸形诊断中的图像特征。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科接受中孕期结构畸形筛查发现唇腭部异常的胎儿均行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断层成像(TUI)及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模式)多种成像技术联合检查,并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结合产前超声检查图像,研究唇腭裂胎儿颜面部三维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产前超声筛查的19 168例中孕期胎儿中检出唇腭部结构畸形36例(0.19%)。36例唇腭裂胎儿超声征象:单纯唇裂(CL)8例,二维、TUI及OmniView模式均检出胎儿唇裂;三维表面成像漏诊1例唇红裂。二维及三维成像技术均显示胎儿上唇连续性中断,但三维成像显示更直观。唇裂合并上牙槽突裂(CLA)11例,二维超声显示8例,三维表面成像、TUI均诊断9例,漏诊2例,OmniView技术诊断10例,漏诊1例,联合检查诊断10例,漏诊1例。主要超声征像:上唇及上牙槽突连续性中断,二维超声对于牙槽突裂显示较困难,TUI及OmniView可从多角度显示牙槽突裂。唇裂合并腭裂(CLP)17例,二维超声(诊断10例)、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诊断13例)、TUI(诊断15例)、OmniView模式(诊断16例)均未全部检出;而17例CLP经联合检查全部检出。超声征象为上唇、原发腭及继发腭的连续中断,断层成像及OmniView可从多角度显示原发腭及继发腭,优于二维超声对于原发腭及继发腭的显示。 结论产前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能清晰显示胎儿唇裂,但对于腭裂,三维超声多种成像模式图像优于二维超声,产前超声筛查联合三维多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胎儿颜面部异常,减少唇腭裂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灌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156例孕妇(胎儿正常对照组105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组51例),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PI)及大脑中动脉PI值,并计算大脑中动脉PI与脐动脉PI比值(CPR)。同时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通过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勾勒并计算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区域血流灌注参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从而评估2组胎儿脑血流灌注情况。对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各组数据所测数据进行Z值校正,再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然后利用Bonferron法进行正常组与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左心梗阻性疾病(LSOL),右心梗阻性疾病(RSOL)]各组的两两比较。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HS和LSOL胎儿大脑中动脉PI(1.27±0.30 vs 1.30±0.30 vs 2.15±0.48)和CPR(1.26±0.29 vs 1.32±0.18 vs 1.92±0.58)均减少,大脑中动脉VI(71.71±19.57 vs 68.11±14.35 vs 42.19±16.29)、FI(88.71±12.53 vs 81.80±14.21 vs 50.15±17.76)和VFI(34.70±7.17 vs 35.98±6.52 vs 20.90±11.06)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SOL、TGA胎儿与正常胎儿之间大脑中动脉VI、FI和VF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灌注明显增加,特别是HLHS和LSOL胎儿,产前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能有效评估此类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11+0~13+6周胎儿心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评价早孕期测定胎儿心轴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早孕期超声检查的孕妇1639例,均为单胎妊娠,于早孕期超声检查时显示标准四腔心切面,于收缩期(房室瓣完全关闭时)测量心轴角度。 结果1631例正常胎儿心轴测量值范围为10.26°~74.02°,平均为(43.79±10.10)°。按照不同孕周将1631例胎儿分为11+0~11+6周、12+0~12+6周、13+0~13+6周3组,其胎儿心轴角度分别为(43.40±10.82)°、(43.91±9.88)°、(43.65±9.96)°,3组胎儿心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375,P>0.05)。本研究采用普通人群中胎儿心轴角度的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得出1631例早孕期胎儿心轴角度正常参考值范围为23.99~63.58°。1639例胎儿中,8例于早孕期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6例心轴角度测量值异常(4例心轴向左侧偏移,1例心轴向右侧偏移,1例心轴无法测量)。 结论早孕期胎儿心轴角度测量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对于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早孕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