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组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VC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5例)和药物组(2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督脉穴位神庭、百会、风府、大椎进行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多奈哌齐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水平及中医证候量表、MMSE量表、Hachinski量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FAB)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Hg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g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针刺组升高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MMSE、Hachinski、FA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FAB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针刺组增加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chinsk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 针刺督脉组穴可改善VCI患者认知能力,且疗效优于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2.
程红亮教授创新性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并指出“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应根据经脉病候特点辨经取穴”,初步确立了“以项部取穴 + 舌咽部取穴 + 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谨守“经络气血失调”之病机,以脾经为责,谨遵“巧取经穴、辨证施治”之法,调和气血,谨遵“以原为本,通经理脾”“以络为要,通达脾胃”“以会为主,调经濡咽”“虚实异治,针灸辨施”“实者,针刺以泻之,虚者,针灸以补之”之法,以此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从脾诊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辨证施用隔物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KOA)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单盲法将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风寒型、血瘀型、肾虚型分别采用隔姜灸、隔三七饼灸、隔附子饼灸,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2组在改善KOA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积分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用不同隔物灸治疗KOA能缓解疼痛、显著改善其功能活动,是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医规律;适合需求,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抓住关键,改革教学模式;强调源头,提高教师素质;更新观念,教育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以及电针治疗组,选用改良双侧CCA阻断法(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和针刺治疗结束后,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水平,Tunel法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并检测各组海马中的ATP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Ngb和HIF-1α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53RFPmRNA、NgbmRNA、HIF-1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Ngb水平应激性升高(P<0.05),HIF-1α表达水平增高(P<0.05);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凋亡情况显著改善,ATP浓度增加,p53RFPmRNA下将,Ngb和HIF-1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增加海马区Ngb和HIF-1α的表达水平,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改善血管痴呆模型动物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7.
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医规律;适合需求,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抓住关键,改革教学模式;强调源头,提高教师素质;更新观念,教育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总结安徽省名中医程红亮教授基于广义的“元神之府”理论运用“化瘀通络药灸”法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程师认为脑与督脉、任脉、心经、肾经密切相关,脑-督-任-心-肾共同构成了广义上的“元神之府”。督、任、心、肾四条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则脑髓充盈,故程师尤为注重通调督、任、心、肾四条经脉的气血运行。经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确立了督任心肾经为主+局部取穴的治疗思路,以督脉之百会-风府-神庭、任脉之气海/关元、肾经之涌泉、心经之神门为核心组穴。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化瘀通络药灸”法作为主要干预疗法。该法是将艾灸与中草药有机结合以达化瘀通络、开窍醒脑之功效的一种药灸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痴呆、中风病及中风后吞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中,临床疗效显著,为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取穴相同,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15d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隔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4个疗程,半年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可明显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