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铊是一种稀有重金属,白色,质柔软.铊及其化合物属剧毒类神经毒物,有很强的蓄积毒性[1].尽管如此,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应用于多个领域.铊盐曾被用于制作脱发剂和灭鼠药,自1945年后,世界各国为了避免铊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纷纷取消了铊在这些方面的使用.目前,铊在高温超导、军事工业、合金工业、光学应用和医学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铊的毒性高于铅、汞、镉、铜、锌[2],摄入超过10~15 mg/kg的剂量(0.2~1 g)即可使人致死[3].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家兔及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PnB)后血液中氟离子(FL)浓度的变化。方法家兔6只,雌雄各半;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8组。在动物动态染毒装置中,家兔头部暴露染毒20min,染毒浓度为(0.300±0.005)mg/L;大鼠头部暴露8min,染毒浓度为(0.150±0.005)mg/L。测定家兔染毒前和染毒后0…3612、24h时血液中P浓度;分别测定大鼠染毒前和染毒后0、0.5、1.0、1.5、2.0、2.5、3.0h时血液中F^-浓度。结果与染毒前比较,家兔及大鼠染毒后即刻血液中P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染毒后0.5和1.0h血液中F^-浓度仍明显高于染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染毒后1.5h血液中F^-浓度与染毒前基本一致。结论PFIB被动物吸入后迅速与体内物质作用,产物中有可解离出F^-的产物,血液中肿农度升高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芥子气(HD)是一种糜烂性化学战剂,能造成皮肤、眼睛及呼吸系统的损伤。HD的中毒机制虽早有研究,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HD有两个亲电碳原子,是典型的双功能烃化剂,它的化学性质和代谢机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亲电反应,生理条件下,可与体内多种亲核性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及咪唑基等反应,产生广泛复杂的生物学作用。从化学反应的结果来看,HD进入体内后通过烃化、水解、氧化、裂解等代谢步骤,形成硫二甘醇(TDG)、谷胱甘肽结合物、蛋白加合物、DNA加合物等多种生物标志物,而检测和研究这些标志物对于我们了解HD的损伤机制及HD的分布代谢过程是很有帮助的。TDG及硫二甘醇亚砜(TDGO)是HD的主要水解、氧化产物,也是HD在体内的重要代谢产物,研究快速、灵敏、简便的TDG分析检测方法成为HD医学防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谷胱甘肽分子中的巯基具有较强的活性,能迅速与进入体内的HD等有毒物质络合,起到解毒的作用,研究发现,HD可与两分子谷胱甘肽结合生成SBSANE,而SBSANE经β裂解酶作用,同时硫原子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BMTE, SBMSE, MSMTESE等无毒的代谢物,这些化合物在正常人体中不存在,因此它们是HD中毒后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文章就这些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做了介绍。HD与蛋白质及DNA反应形成共价加合物,相比于游离代谢产物,它们可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HD与蛋白的加合物种类较多,而报道较多的是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加合物,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残基均可被HD烷基化,其中血红蛋白N端缬氨酸加合物(HETE Val)可实现灵敏的检测,而且它也是HD染毒的长效生物标志物;白蛋白34位半胱氨酸作为亲核位点可与各种亲电试剂反应,链霉蛋白酶酶解烷基化的白蛋白成三肽(HETE-S-Cys-Pro-Phe),检测限可低至体外染毒1 nmol·L-1;另外,研究发现人表皮角蛋白也是HD结合显著的重要靶点。HD与DNA的主要反应位点是脱氧鸟苷的N7位,产物有N7-HETEG和HD双(鸟嘌呤-7)加合物,还可与其它位点反应产生N3-HETEA, O6-HETEG和O6-(2-HETE)-2′-脱氧鸟苷等加合物, 而N7-HETEG占DNA烃化总产物的60%~70%,是HD中毒的重要生物标志物,HD发挥细胞毒性被认为是从DNA的烃化作用开始的,因此分析HD-DNA加合物在研究HD中毒机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标记HD染毒发现,HD进入动物体内后,毒剂迅速分布到组织各部,血液中HD原型浓度在染毒后半小时内迅速减少;而占毒剂染毒量的50%~80%在3 d内随尿液排出体外;大鼠皮肤染毒后,约25%存留于皮肤,至少70%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分散到组织各部,其中5%~8%与血液反应;家兔HD皮肤染毒模型中,与珠蛋白N端缬氨酸反应的HD只占HD染毒总量的0.15‰左右,进入家兔血液系统且与血液反应的HD仅占家兔染毒总量的1%左右,动物种属间对HD的耐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最后就国际反恐形势及处理和销毁化学武器的需要,对HD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不同时间人类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动态变化,评价h-FABP在术中对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者各30例,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夹闭时及主动脉开放后10 min、2 h.6 h、12 h、24 h取静脉血,检测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 h-FABP与IMA变化趋势一致.h-FABP与cTnI和CK-MB变化趋势相似,但是h-FABP在心肌缺血与损伤后血中高峰时间出现得更早,维持时间较短,在2 h后即明显下降,24 h回复基线水平.经线性相关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h-FABP的峰值与IMA、CK-MB和cTnI的峰值高度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8、0.964和0.961.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组有类似的结果,h-FABP的峰值与IMA、CK-MB和cTnI的峰值高度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78和0.957.结论 h-FABP是心外科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h-FABP血中水平的定量监测可以有效地预测术中心肌缺血与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于高毒化学品毒理学研究的全身暴露动态吸入染毒系统,并对其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正负压保护设计及密闭性设计完成实验室的安全性、规范性建设;然后通过改进和优化暴露染毒装置的关键技术单元,考察暴露舱内气溶胶浓度与推进速率、染毒时间、不同监测点等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实验室可以形成暴露舱、负压实验、正压保护等多重防护,实验环境安全规范;暴露舱内气溶胶浓度可实现稳定、可控、均一,空气呈动态流动性。全身暴露动态吸入染毒系统可满足高毒化学品的吸入染毒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3 例,采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顺铂注射液化疗方案)和研究组(43 例,给予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顺铂注射液治疗).21 d为1 个化疗周期,于治疗 3 个周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5.12%),比对照组(41.86%)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血清糖类抗原 125、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药物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提高,降低血清CA125、CEA、CYFRA21-1 等指标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且不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检测在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1组,45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2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检测结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健康对照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随着HbAlc水平、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的增加而升高(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检测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等水平,有利于及时判断患者病情,进而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化学威胁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应对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中国防化需求,提出了“分级监控”技术平台建设的构想,分别就监测预警、现场侦检、实验室鉴定等3个层面,从国际发展需求和趋势、国内外装备建设对比、中国发展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旨在为形成有效的防化监控机制、防患于未然,或将已经发生的危害降至最低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RI与CT在脑梗塞诊断的应用和对比。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MRI与CT在脑梗塞检测和诊断,观察CT与MRI诊断脑梗塞的总体检出率、不同梗塞部位检出率、不同脑梗塞病灶形态。结果:MRI(100%)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68. 4%)对脑梗死的检出率,具有可比性义(P 0. 05);不同发病时间之间(发病时间分别为〈12h,12 h~24 h〉24 h),不同的检测方式之间进行比较,12~24 h与发病超过24 h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检测发病时间小于12h的患者,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相对CT检测,MRI可以检出更多的病灶数量,其检查出微小病灶的能力显著更强,且MRI可以在更短的脑梗死时间就可以根据图像判断出脑梗死,上述项目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对患者进行CT与MRI检测,观察发生部位,MRI对额叶部、顶叶、基底节区和丘脑部的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0. 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MRI较CT有更高敏感性,对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口服常规剂量甲泼尼龙和泼尼松对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电解质。结果两组患者在8周和12周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因激素撤减引起的复发和反跳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较少发生肝功能损害。结论甲泼尼龙可避免由于激素撤减引起的复发和反跳,且不良反应较泼尼松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