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腰椎管狭窄患者黄韧带增生肥厚的发生机制。方法 24例糖尿病和20例非糖尿病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观测黄韧带标本结构,D-Sorbitol/Xylitol试剂盒检测山梨醇水平。体外实验中使用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系,用Western blot及q PCR分别检测高糖培养条件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EP)作用对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及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的山梨醇水平更高、黄韧带平均厚度更大、标本弹力纤维降解、胶原纤维增生更为显著、免疫组化CD68阳性染色率更高(P0.01);体外实验中,NIH3T3细胞系在高糖培养与正常糖浓度培养相比山梨醇、促炎性细胞因子和TGF-β表达水平更高,而山梨醇、促炎性细胞因子和TGF-β增高的表达水平可被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所抑制并且呈剂量依赖(P0.05)。结论糖尿病腰椎管狭窄患者黄韧带中山梨醇水平显著增高,进而促进炎性反应因子及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表达增加,使得黄韧带炎性增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被认为是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和融合的标准治疗,但是,颈前路植入钢板有着很多金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进行颈椎前路2节段以上椎问融合的有效性。方法:纳入54例2节段以上颈椎间盘突出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n=30)和Cage椎间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n=24)。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评价临床结果,椎间融合后3,6个月依据X射线检查评价颈椎前凸角、椎体间高度和颈椎融合状态。结果与结论:对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桥形连接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4±0.4)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4.3±0.5)分,治疗后6个月(14.5±0.8)分,Cage椎间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6±0.7)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3.9±±0.4)分,治疗后6个月(14.0±0.6)分,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颈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说明该植入体植入后能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出现螺钉钢板固定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和初步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骨分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方法】 利用Refseq, UCSC knowngenes, Ensembl ,H-invDB 7.0, RNAdb 2.0, NRED生物软件分析成骨基因相关的lncRNA,综合获得可能的成骨相关lncRNA;3例骨髓标本来源于行腰椎手术患者,密度梯度法分离扩增hMSC后,分成骨诱导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诱导hMSC成骨分化,通过ALP测定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进行成骨诱导鉴定;qRT-PCR验证hMSC成骨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lncRNA,以及成骨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BMP1?MSX1?Runx2?Smurf-1?ALP?【结果】通过上述生物软件综合分析发现3个成骨基因MSX1?BMP1和Smurf1周围存在相关lncRNA?4个lncRNA (AK129811 ?AK024937 ?AK096529?uc003ups)与成骨基因Smurf-1相关;2个lncRNA(AF289591和uc003xbe)与成骨基因BMP1相关;1个lncRNA(AK056311)与成骨基因MSX1相关?ALP检测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成骨诱导组细胞1周ALP值最高,达到(16.82 ± 1.64)nmol/min,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ALP值逐渐降低,3周降至(8.37 ± 1.01)nmol/min?钙结节染色显示hMSC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胞外开始出现少量钙结节,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钙结节数量逐渐增加,成骨诱导至第3周钙结节最多,定量测定钙质量浓度达(716 ± 49)mg/mL?RT-qPCR结果显示绝大部分lncRNA在hMSC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均下调,其中2个与Smurf-1相关lncRNA (AK096529和uc003ups)与成骨诱导前相比,存在显著性下调?1个与MSX1相关的lncRNA(AK056311)与成骨诱导前相比,也存在显著性下调?同时,成骨分化基因Runx2?ALP表达显著性上调,MSX1?Smurf-1表达显著性下调?【结论】 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分析:AK096529和uc003ups可能通过正向调控Smurf1,促使Smurf1下调,减少Runx2的降解,继而促进hMSC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分化过程中,探讨miR-19a与细胞周期基因CCND1之间的关系,为揭示miR-19a参与调控成软骨分化的可能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为研究对象,运用离心沉淀法进行pellet细胞微球培养,用含有TGF-β3及2%FBS的高糖DMEM进行成软骨诱导并作为实验组,用含2%FBS的高糖DMEM培养(替换)导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2、3周进行定量PCR检测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以及在第3周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功能基因Bax与Klf-4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软骨分化关键启动因子SOX-9及相关基因aggrecan,collagen Ⅱ,Collagen Xa1的表达均在2周时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互联网生物信息学预测CCND1可能是miR-19a的靶基因;在成软骨分化过程中,miR-19a表达逐渐上升(P<0.05),而CCND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P<0.05).甲苯胺蓝染色pellet细胞微球呈蓝紫色,细胞核呈深蓝色,诱导组中细胞外基质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在C3H10T1/2成软骨分化过程中,miR-19a参与维持细胞干性及增殖基因表达降低,分化能力得到增强;且miR-19a参与该分化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构建表达人 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体外感染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系 U2OS,并鉴定LMP-1基因在U2OS中的表达。方法:以K562细胞的cDNA为文库,采用PCR方法对 LMP-1进行扩增,通过TA克隆与 pGEM-T载体连接并DNA测序。双酶切后并将目的基因插入至腺病毒穿梭质粒 pAdtrack-CMV,对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LMP-1行双酶切和 DNA测序鉴定,并通过荧光显微镜、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dtrack-CMV-LMP-1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线性化pAdtrack-CMV-LMP-1,在 BJ5183菌内完成与骨架质粒 pAdeasy-1的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 Ad-LMP-1。通过脂质体介导,在 HEK-293A细胞内包装出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 Ad-LMP-1,大量扩增、纯化并测定滴度。用 Ad-LMP-1感染OS细胞系 U2OS,通过荧光显微镜、RT-q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 LMP-1在 U2OS 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穿梭质粒 pAdtrack-CMV-LMP-1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证实转染了 pAdtrack-CMV-LMP-1质粒的 HEK-293T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qPCR 和 Western blot 验证了LMP-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扩增、纯化,Ad-LMP-1滴度达到1.5×109 pfu/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腺病毒感染的 U2OS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qPCR和 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感染U2OS后,LMP-1的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人 LMP-1基因腺病毒重组体,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是一种细胞内非分泌蛋白,通过调节BMPs信号通路而促进成骨分化。近年来,研究表明LMP-1作为成骨信号途径的上游信号分子级联放大下游成骨信号,增加成骨细胞对BMPs的敏感性,招募众多的成骨因子共同参与成骨,最终促进细胞成骨分化和诱导骨形成。本文就LMP-1的结构特点、诱导成骨机制、LMP-1用于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及载体的选择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跨伤椎固定41例(跨伤椎组)与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1例(经伤椎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经伤椎组伤椎复位率及Cobb角矫正度显著优于跨伤椎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显著降低。而相比跨伤椎组,经伤椎组患者上述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测及鉴定尤文肉瘤EWS-FLI1融合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方法:采用综合法预测EWS-FLI1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淋巴细胞表位,运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预测的表位肽,HPLC和MS进行表位肽的纯度分析及分子量鉴定,ELISA法检测表位肽的抗原性,并测定表位肽特异性免疫血清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免疫血清与EWS-FLI1蛋白亲合力。结果:通过综合法预测得到3个高分值的B淋巴细胞表位,HPLC分析合成的表位肽纯度>85%,MS鉴定表位肽的分子量无误,ELISA法检测证实3个B淋巴细胞表位肽均可获得强的抗原抗体反应,其中表位肽P2的抗原性最强,在1∶40时A450=2.46,达到最高,1∶10 240稀释后抗原抗体反应仍呈阳性;用这3个B淋巴细胞表位肽免疫新西兰兔也能获得理想的抗体效价,其中表位肽P2获得的抗体效价最高,1∶512 000稀释时A450=1.11;Western blot鉴定表位肽P1、P2免疫血清能够结合EWS-FLI1蛋白。结论: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肽P1、P2具有潜在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徐文华  罗嘉全 《江西医药》2013,48(4):329-33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应用AO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根据Neer分型,其中Ⅱ型骨折28例,Ⅲ型骨折32例,Ⅳ型骨折16例。结果 76例获随访,骨折均愈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56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92.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