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彧  童书鹏 《山东医药》2003,43(16):27-27
白血病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并发症 ,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极为少见。目前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 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APL虽然取得较高的缓解率 ,但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增多倾向。1 999~ 2 0 0 1年 ,我院收治 5 5例 APL患者 ,其中 5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5 5例患者均符合 APL的诊断标准[1] ,男 31例 ,女 2 4例 ;年龄 1 7~ 62岁。其中 5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5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贫血 4例 ,出血 3…  相似文献   
2.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并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及G-CSF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动员效果.方法:52例健康供者分成G-CSF单用组(34例)及与GM-CSF合用组(18例),分别采用G-CSF(5 μg·kg-1·d-1)及G-CSF(3 μg·kg-1·d-1)+GM-CSF(2 μg·kg-1·d-1),连续皮下注射5~6 d动员,采集PBSC.动员前后动态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MNC、CD34+细胞、CFU-GM计数.52例血液病患者接受上述供体动员之PBSC并行异基因PBSC移植(Allo-PBSCT).结果:动员后CD34+细胞及CFU-GM分别较动员前增加10.83及8.7倍,并在第5~6天达到高峰;G-CSF单用及与GM-CSF合用均可有效动员CD34+细胞和CFU-GM,但合用较单用更有效(P<0.05);所有患者接受Allo-PBSCT后均满意获得造血重建;随访观察至今应用HGFs对健康供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小剂量G-CSF单用和与GM-CSF合用均能安全、有效动员健康供者PBSC,但以合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 A(Cs A)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官移植 ,是目前预防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最主要的免疫抑制剂。但是由于 Cs A的吸收和代谢在个体间差异很大 ,因而临床使用中的主要困难是难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治疗范围 (治疗窗 ) ,产生最佳免疫抑制同时又不出现中毒。本文旨在探讨 Cs A的最佳谷浓度 ,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文统计 1996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长海医院血液科行 Allo- PBSCT的 5 0例白血病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4~ 5 1岁 ,平…  相似文献   
4.
三种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及方案的深入研究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治疗初发白血病近 2 0 0例 ,完全缓解 (CR)率年均保持在 70 %水平。本文选择其中分别应用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米托蒽醌(MIT)、柔红霉素 (DNR)联合阿糖胞苷 (Ara- C)方案 ,连续 2个疗程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和应用以上方案治疗的复发患者共 96例 ,对其在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 FAB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细胞组织化学、免疫标记、染色体及…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用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4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HLA完全相合移植急性GVHDⅡ度以上者8例(21.05%)。慢性GVHD发生率76%。急性白血病CR1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HLA完全相合移植34例,复发3例(8.82%);随访2年以上者存活率71.43%(10/14)。表明allo-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高于骨髓移植,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高;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 ,以探讨预测aGVHD的临床指标。方法  30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监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10例发生Ⅰ度GVHD ,5例发生Ⅲ~Ⅳ度GVHD ;sIL 2R在发生aGVHD组于移植后第 2周上升 ,第 3周达峰值 ,其升高早于aGVHD症状的出现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 ;其它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不显著 ,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发生伴随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sIL 2R在aGVHD症状出现前明显上升 ,可作为预测aGVHD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 ,作者对 12例CML进行了allo PBSCT的临床研究 ,12例均为第 1次慢性期 ,中位年龄 32 .5岁 ;全部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 ,供者动员用G CSF 5 μg/ (kg·d)× 5天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 .49.5 7)× 10 8/kg(中位数 5 .0× 10 8/kg) ,CD 34 + 细胞数为 (0 .72 6 6 .30 )× 10 6/kg(中位数 5 .82× 10 6/kg)。预处理方案 :9例采用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 +依托泊甙 (VP16 ) ,3例采用TBI +CTX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 +短程甲氨喋呤 (MTX)方案。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中位数 14.5天 (142 3天 ) ,血小板 >2 0× 10 9/L中位数 16天 ;发生Ⅱ度以上急性GVHD 3例 (2 5 % ) ;慢性GVHD共 5例 ,其中局限性 3例 ,广泛性 2例 ;死亡 3例 ,2例死于感染 ,1例死于间质性肺炎 ,中位随访 6个月 ,存活 9例。Allo 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比异基因骨髓移植高 ,但慢性GVHD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状况 ,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 5 0例 (急性 2 9例 ,慢性 2 1例 ) ;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 (CTX) +足叶乙甙 (Vp16 ) +全身照射 (TBI)或CTX +TBI方案 ;32例患者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菌素A(CsA) +短程甲氨蝶呤 (MTX)方案 ;18例患者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CsA +短程MTX方案。结果 患者经allo PBSCT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和血小板 >2 0× 10 9 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4 (10~ 2 2 )d和 2 0 (10~ 6 8)d。发生急性GVHD(aGVHD) 2 0例(40 % ) ,其中Ⅲ~Ⅳ度 6例 (12 % )。生存 6个月以上可评价的 33例中 2 2例 (6 6 7% )发生慢性GVHD(cGVHD) ,其中广泛性 11例 (33.3% )。aGVHD阳性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为 (2 77.3± 2 6 .4 )U L ,CD2 5+ 细胞为 (8.1± 3.4 ) % ,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 [分别为 (12 8.1± 96 .7)U L和 (3.6±1.7) % ](P <0 .0 5 )。采用MMF联合CsA +MTX方案组aGVHD和广泛性cGVHD发生率分别为 16 .7%和 9.1% ,明显低于常规CsA +MTX方案组 (分别为 5 3.1%和 4 5 .5 % ) (P <0 .0 5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 (3~ 70 )个月 ,GVHD阳性组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新药及新的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支持治疗的加强,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已达60%~80%,5年生存率30%~40%[1,2].AL要获得CR必须经过化疗后的骨髓增生抑制期,期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必然急剧减少.为了观察AL化疗后白细胞(WBC)的计数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我们对近年来住院的80例初治AL诱导化疗1疗程后WBC计数与疗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