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为入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 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结果实验纳入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个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通过离断肿瘤供应血管、缩小肿瘤体积、分离肿瘤与毗邻血管及神经间隙等方法,最终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20例患者,术后12例明显好转,6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6例动眼神经麻痹,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Ⅱ级者(共27例)术后未见复发,SimpsonⅢ级者(2例)切除后均行放疗或γ刀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术中精细评估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分离、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关键,且积极切除肿瘤对恢复视力及控制肿瘤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采用个体化入路切除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4-2009年收治的HardyⅣ级以上大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2~78(39.8±9.2)岁,术前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个体化的入路设计,采用翼点入路、额下硬膜外入路、经蝶窦入路以及两两联合入路,在神经导航的指引下,充分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切除向多方向侵袭生长的垂体瘤。术后3d复查头颅CT,术后1~3个月复查头颅MRI,随访6~72个月,综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结果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复查显示全切15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短暂性尿崩8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脊液漏2例,嗅觉减退2例,视力损害加重1例,术侧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功能障碍l例,枕顶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肿瘤生长方向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可帮助术者了解入路路径中的血管分支及神经,从而选择最佳入路,有助于提高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率和安全性,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爆炸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特点及大黄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6只,模型对照组(B组)和大黄素治疗组(A组)各30只,模型对照组和大黄素治疗组制作大鼠颅脑爆炸伤模型,大黄素治疗组腹腔注射大黄素[10ms/(kg·d)],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6、12 h及1、3、5 d各取6只测定血清NSE浓度,观察皮层神经元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爆炸伤后各组血清NSE浓度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皮层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大黄素治疗组在1 d后各时段血清NSE浓度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皮层神经元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结论:大黄素可降低大鼠血清NSE浓度,增加皮层神经元NSE表达,对大鼠颅脑爆炸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颅脑爆震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变化及大黄素对伤后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iNOS活性的影响. 方法 制作大鼠颅脑爆震伤模型,并应用大黄素进行干预,通过干湿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通过硝酸还原酶及比色法检测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 结果 伤后动物脑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脑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均显著升高,2 h已达高峰,大黄素组各时相点NO含量和iNOS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 大黄素可降低颅脑爆震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抑制iNOS活性,可能对大鼠颅脑爆震伤后的病理过程有干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脑爆炸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大黄素治疗组(n=36)、模型对照组(n=36),正常对照组(n=6).模型对照组和大黄素治疗组制作大鼠脑爆炸伤模型,大黄素治疗组腹腔注射大黄素10mg/(kg·d),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6,12h和1,3,5,7d各时相点随机各取6只大鼠观察呼吸、肢体活动等生理、行为学变化,光镜下检测病理学改变,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皮层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细胞数目、损伤区脑含水量变化.结果:爆炸伤后各组出现短暂呼吸骤停、四肢抽搐,模型对照组和大黄素治疗组血清NSE浓度及脑含水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皮层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大黄素治疗组在1d后各时相点血清NSE浓度及脑含水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皮层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结论:大黄素可降低大鼠血清NSE浓度,增加皮层NSE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对大鼠脑爆炸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对穿通支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暴露动脉瘤及夹闭动脉瘤后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通支血管在夹闭前后的分布及显影情况,据此调整动脉瘤夹及评价手术满意与否.结果 术中共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48次,3例各造影3次,夹闭后造影发现有穿通支被阻断,术中及时变换动脉瘤夹位置.术后全部复查头颅CT,没有出现穿通支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或功能障碍.结论 对穿通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供应范围的深入理解及术中有效保护的同时,辅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即时、快速的判断穿通支血管是否通畅,有效保护穿通支血管,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在髓内肿瘤手术术中定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髓内肿瘤手术35例。结果 15例室管膜瘤中全切除14例(93.3%),1例血管母细胞瘤及1例脂肪瘸全切除(100%),18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9例(50%),无手术死亡。24倒随访2月至1年(平均6月)肌力恢复正常9例(25.7%),改善16例(45.7%),不变9例(25.7%),加重1例(2,9%)。结论 在显微手术切除髓内肿瘤时,通过超声引导可帮助术中定位、减少手术创伤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3-06/2004-07于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经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为人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 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56.20&;#177;15.26),(28.62&;#177;6.21)分,P〈0.01;(87.34&;#177;19.56),(43.12&;#177;8.36)分,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动、精神病表现、迟缓分值差异显著[(20.47&;#177;8.56),(34.10&;#177;4.35)分;(6.10&;#177;5.89),(20.05&;#177;6.60)分;(26.47&;#177;10.93),(12.26&;#177;6.21)分;(7.60&;#177;6.04),0分;(13.67&;#177;4.70),(6.20&;#177;5.70)分,P均〈0.05]。 结论: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调动患者的生活兴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