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藜芦醇对多种呼吸道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文达  杨子峰  刘妮  秦笙  张奉学  朱宇同 《中药材》2008,31(9):1388-139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导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白藜芦醇的抗病毒机理积累基础.方法:分别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腺病毒7型、鼻病毒R14型于MDCK、A549、HEp-2、MRC-5细胞,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观察白藜芦醇体外对多种呼吸道病毒作用.结果:白藜芦醇在无毒浓度120μg/ml下,对腺病毒7型所致的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而对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鼻病毒R14型均未见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体外抑制腺病毒7型作用,其对DNA病毒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BALB/c小鼠干扰素(IFN)-α及IFN-β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IFN-α及IFN-β的水平。结果黄芩苷能明显增加RSV感染BALB/c小鼠的IFN-α及IFN-β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在小鼠体内可以通过调控IFN的表达来发挥抗RSV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常用的病毒运送培养基多以商业化产品为主,但其效果未见相应的实验数据.本研究利用流感病毒PR8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作为试验用病毒的代表,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对病毒运送培养基的最适条件进行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报告对临床分离的3株马赛分枝杆菌的种型鉴定和特征分析。 方法:对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和rpoB基因测序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生化鉴定无法确定种型,且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差异明显;16S rRNA鉴定结果显示,其与龟-脓肿分枝杆菌群高度同源(相似度>99.7%),联合rpoB基因测序分析可鉴定为马赛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西丁等耐药,其中粗糙型菌耐药性更强。 结论:马赛分枝杆菌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致病菌,其粗糙型感染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方法.方法 对131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九项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为33.3%(439/1318),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A次之;混合感染率达15.7%(207/1318);感染人群以儿童多见.结论 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快速、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检测范围广、利于早期发现,费用不高,适合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对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株的体外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接种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实验株[H1H1(A/PR/8/34、A/FM1/47),H3N2(A/Aichi/2/1968)]和临床分离株[H1N1(A/Guangzhou/GIRD02/2009、A/Guangzhou/GIRD166/2009),H3N2(A/Guangzhou/GIRD18/2009、A/Guangzhou/GIRD26/2009)],于狗肾细胞(MDCK),采用空斑试验观察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对甲1和甲3型流感病毒不同实验株和分离株的敏感性。对测试毒株的MP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金刚烷胺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金刚烷胺在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335μg/ml,对部分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实验株[A/FM1/47(H1N1)、A/Aichi/2/1968(H3N2)]及临床分离株[A/Guangzhou/GIRD02/2009(H1N1)]有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14.9、20.1、16.8μg/ml)。利巴韦林的TC50为2.05mg/ml,对测试的所有毒株均有抑制作用(IC50为6.8~37μg/ml)。金刚烷胺耐药毒株均为单位点突变(第31位的丝氨酸S置换为天冬酰胺N,S31N)。结论甲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较易出现耐药,而利巴韦林体外对金刚烷胺敏感株和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抗流感病毒治疗时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K562、HL-60及临床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分子表达、分型情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原核表达CD44分子。方法根据CD44 m RNA剪切模式设计引物,PCR扩增CD44基因,测序比对分析分子亚型,然后酶切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9例临床标本均为CD44isoform4型,K562细胞株中未能检测到CD44,HL-60细胞株CD44为isoform4变异型;在37℃1m M的IPTG诱导2h后,CD44基因胞外区片段(h CD44om)的蛋白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8.6%,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为特异性的CD44蛋白。结论 AML和CML外周血标本分子为CD44isoform4型,HL-60细胞株为CD44isoform4变异型,可能为m RNA新的剪切体及基因组不稳定突变所致;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CD44isoform4型蛋白胞外区多肽,为后续单克隆抗体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腺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为样品.分别以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提取核酸.核酸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的比值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并记录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提取核酸的A260/A280的比值依次为1.85532、1.7377、1.81474和1.43934,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依次为4.9×10^5copies/mL、3.94×10^3copies/mL、2.66×10^6copies/mL和6.15×10^6copies/mL,提取核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15、0.5和0.5h。结论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中,蛋白酶K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苯酚法适合用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的核酸;病毒DNA/RNA试剂盒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得到的病毒核酸纯度较高;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病毒的核酸损耗少.操作步骤少.适用于临床标本的腺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TS基因测序对须癣毛癣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可行性,以确定致病菌株的种属.方法 从病人头皮及头发分离出一株真菌,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培养的方法,观察其镜下形态和菌落特征,同时取纯培养物进行普通PCR,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鉴定,收集目的片段进行ITS基因测序.结果 本菌的镜下形态和培养特征与其他毛癣菌属极其相似,难以直接鉴定分离菌为须癣毛癣菌,将其纯培养后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PCR扩增,所得的扩增片段大小约700 bp,将目的片段送至公司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须癣毛癣菌与之相符率达99.5%.结论 ITS基因测序可以准确鉴定从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提取工艺及方法制备的板蓝根样品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方法]于狗肾细胞(MDCK)上接种人甲1型流感病毒PR8株(A/PR/8/34,H1N1),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法),在不同试验策略下(保护、治疗模式)评价不同提取工艺及方法制备的板蓝根样品的体外抗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