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上关节突横突基底单侧入路与传统双侧入路注射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手术治疗52例腰椎OVCF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单侧组30例,经上关节突横突基底单侧入路;双侧组22例,采用传统双侧入路.术后随访1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穿刺行PVP手术治疗腰椎OVCF均安全有效,但上关节突横突基底单侧入路穿刺的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少,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种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两种融合器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膨胀型融合器加钉棒内固定15例(A组),入路型融合器加钉棒内固定9例(B组),均行椎间植骨.比较二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融合率.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4~30(16.6±3.2)个月,两组疗效、JOA评分及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明显多于B组(P<0.01),但椎间隙撑开效果好于B组.结论 两组方法均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滑脱类型、程度及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滑膜与纤维粘连组织刨削与切除,充分松解挛缩的组织,术后在镇痛下早期行康复训练,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18(10±2.1)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角度5~60(37.5±4.2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70~125(108±10.6)°.术前Lysholm 评分为46~60(52±3.6)分,术后6周为62~94(88±3.8)分,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创伤小,关节内松解彻底,并发症少、痛苦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黄彰  殷浩  谢杰  王晓陆  王双利 《微创医学》2009,4(5):462-46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钬激光、关节镜下常规器械和开放手术三种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08年1月间107例半月板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行开放手术34例,关节镜下常规器械手术42例,关节镜下钬激光手术31例)。统计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关节镜下常规器械组和切开组(P〈0.01),后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钬激光组、关节镜下常规器械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恢复日常工作时间明显少于切开手术组(均P〈0.01)。切开组均有少量关节积液10-30mL,关节镜下常规器械组有4例积液5—20mL,关节镜下钬激光组无积液发生。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镜下常规器械组和钬激光组高于切开组(P〈0.05),关节镜下常规器械组评分低于钬激光组。结论关节镜下钬激光手术优于常规关节镜和开放手术,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种对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及其合并症的微创治疗途径。方法 在关节镜直视下对26例26膝Ⅱ型以上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复位,用φ2.0mm套管针自胫骨结节顶点内下钻孔至撕脱骨块骨折端两侧缘,用硬膜外导针导引φ1.3mm的固定钢丝经胫骨撕脱骨块上缘穿过前交叉韧带附丽部,引导钢丝贯穿前交叉韧带至撕脱骨块两缘,再用φ0.6mm的引导钢丝将固定钢丝的两端经骨块侧缘套管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镜下探查膝关节,清除关节内游离的碎骨块,处理合并的半月板损伤。结果 对所有病例进行8~42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了骨性愈合,25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关节镜直视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及其合并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手术简单,可靠易行,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钬激光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关节镜下用钬激光治疗各类膝关节疾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7~67岁,平均42.3岁.其中半月板破裂18例,盘状半月板5例,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11例,髁间棘骨折伴交叉韧带损伤3例.观察手术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关节积液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37 min,术后下床时间1~4 d,平均2.1 d,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与器械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7例患者得到6~2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1.3个月,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关节镜下钬激光治疗膝关节内疾病的总优良率达92.1%.结论 关节镜下钬激光治疗膝关节内疾病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是治疗膝关节内疾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代单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包埋于骨与骨膜之间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探索一种关节内骨软骨缺损或单纯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5/2006-10在安徽医科大学完成。实验分组: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体质量460~520g,随机摸球法分为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每组9只。实验方法:取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兔子膝关节的软骨消化成软骨细胞并在体外原代单层培养近2周;每只兔子的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部造成3mm×4mm×4mm的骨软骨缺损,在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各取两块3mm×4mm的髂骨洗去血细胞,充填软骨下骨缺损,松质面向关节腔,骨膜覆盖,软骨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物注入腔隙内;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不注射软骨细胞;骨膜移植组用骨膜修复。实验评估:分别在4,8,12周进行大体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蕃红花”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形态学以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软骨的生长情况,并按照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评分标准,对各组进行半定量评分,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软骨的生长情况: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软骨缺损被修复,外观与周围正常软骨没有明显区别,组织学检测为透明软骨或类透明软骨,软骨下骨修复完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缺损表面被纤维软骨修复,12周出现明显退变;骨膜移植组缺损被纤维组织及骨样组织修复,对应的髌骨软骨出现磨损的创痕。②3组不同时间点组织学评分: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4周分别是(10.83±4.40),(9.33±3.93),(5.83±1.94)分;8周:(15.17±4.71),(10.83±3.06),(6.67±1.51)分;12周:(15.83±4.58),(8.17±2.79),(3.83±0.75)分。在第8,12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体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可在重建软骨下骨的同时形成透明或类透明软骨表面。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不同定位点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股骨定位点在右膝11点(A点)与右膝10点(B点)术后疗效的差别。方法将97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B组47例。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A组股骨定位点在A点,B组股骨定位点在B点,两组胫骨骨道定位保持一致。术后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外旋试验、KT-2000检查,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Lysholm、IKDC评分,评价两者之间疗效的差别。结果 A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ADT及Lachman试验阳性例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旋试验及KT-2000在134 N下屈膝30°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术前两组Lysholm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KDC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结论股骨骨道选择在A点和B点单束重建ACL,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点在控制关节旋转稳定性比A点好,早期A点比B点易发生重建韧带松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监视下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3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问12.8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按Ras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24例为优,8例为良,3例可,优良率91.4%。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同时可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