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广西疾病监测点1994—2001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广西甲、乙类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 运用Epi Info2000统计软件将监测点1994~2001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监测点的报告发病率高于常规疫情,甲、乙类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农村地区所报病种远多于城市;肠道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肺结核已成为广西高发病种。结论 广西疾病监测工作的建设仍需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控制力度要加强。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儿男,6h,因“皮肤青紫1h”入院。胎龄38w,足月顺产,Apgar评分1m in、5m in分别为9分、10分。生后半h出现皮肤苍白,5h出现皮肤青紫,疑诊“先心病”转儿科。该患儿系第3胎第3产,有1兄1姐,均体健。父亲29岁,母亲31岁,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其母因从事手工加工业,孕期有盐酸接触史,但无患病史及用药史。入院时查体:T 35℃,P 120次/m in,R 40次/m in,体重3kg,身长50 cm,反应差,全身皮肤青紫,口唇发绀,指、趾甲青紫,肢端凉,胸廓可见赫氏沟,双肺呼吸音粗,胸骨左缘可闻及III-IV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广泛传导,腹软,肝右肋下1.5 cm,脐无渗血,…  相似文献   
3.
广西脊灰炎疫情常规报告与专门报告数据差异的分析王学燕疫情常规报告是收集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渠道,也是卫生防疫的重要工作。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炎)的任务已提到议事日程,因而建立了脊灰炎专门报告(专报)监测系统。为使脊灰炎的疫情数据更准确,现就脊灰炎...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工作状况分析王学燕杨宏徽杨春义陆冠臣李义怀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区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简称AFP)监测系统(即脊灰疫情专门报告系统)以来,AFP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结核感染者预防性用药情况。方法由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天津商学院校医院预防科医生和学生红十字会会员分工管理,对2001-2004级入学新生12657名中PPD试验强阳性,而胸部X线检查正常的2063名进行预防性用药。用药方案为雷米封:0.3g每日1次,饭后服用;肌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两药均需服用3个月。结果本着自愿服药的原则,2063人中实际来医院领药的有1158人,而完成了规定疗程的有801人,占领药人数的56.13%,占应服人数的38.82%。用药学生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7名,发生率为1.47%。其余人员因种种原因不能坚持。同时对4年结核病发病情况分析可见,新发结核病与入学PPD试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结论大学生结核感染者预防性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疗效不明显,二是疗程较长,学生坚持用药和监督管理存在困难,往往中途停药;三是单用雷米封易发生耐药及不良反应。建议在大学生中采取健康教育、接种卡介苗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并建议探索预防性服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23例未进行HAART的HBV/HIV共感染者(组1)和80例已接受HAART的HBV/HIV共感染者(组2)血清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对所有血清标本HBV DNA聚合酶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测序,并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耐药突变相关因素。结果有86例HBV DNA成功扩增并测序(组1有69例,组2有17例);组2耐药突变率(76.5%,95%CI:56.3%—96.7%)显著高于组1(1.4%,95%CI:-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55,P0.05)。两组患者中,耐拉米夫定的主要耐药突变形式是rtL180M+rtM204I+rtL80I(35.7%,95%CI:10.6%—60.8%);耐恩替卡韦的主要耐药突变形式是rtM204V+rtL180M(71.4%,95%CI:47.7%—95.1%);未发现替诺福韦酯耐药突变。组2有5例(6.3%)HBV病毒载量超过10×106拷贝/m L;其中1例治疗方案里含替诺福韦酯且已治疗4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ART是唯一与耐药突变发生有关的因素(P=0.000 1,OR=195.757,95%CI:14.14—2711.00)。结论抗HIV治疗可导致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突变率增高,在HAART治疗方案中替诺福韦酯不能完全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为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年龄40~60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且从未治疗、病程≤3年;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及酒精滥用。随机分为两组,①阿立哌唑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50.6±3.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6±0.9)年。②利培酮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49.6±4.8)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完成。将60只新生7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高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缺氧缺血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激活素1mL(浓度依次为0.025,0.005,0.001mg/L),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2,6,24,48h,每个时间点2只大鼠)采集标本,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凋亡分析,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各时间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的脑组织肉眼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最明显且逐渐加重;各治疗组脑组织瘀血情况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且于造模6h后的各时间点逐渐好转。②光镜及电镜下,治疗组脑组织细胞结构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③各组幼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假手术组眼(0.76±0.09)%演明显低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眼(7.46±0.12)%演及高、中、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眼(5.91±0.15)%,(3.47±0.08)%,(5.23±0.17)%演(P<0.0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明显低于高、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P<0.05);后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止住院患儿意外伤害的发生,为患儿提供安全的护理。方法从安全意识、工作流程、风险管理方面分析原因,采取培养爱心护士、规范护理行为、树立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对护士进行专科培养、分层次使用等措施。结果意外伤害明显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积极有效管理、落实防范措施,是保证患儿安全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由于疾病或某些致病因素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称为病理性黄疸 ,亦称高胆红素血症 ,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致胆红素脑病 ,产生严重后果[1] 。及时就医 ,准确诊断及治疗护理得当是患儿康复的关键。1 临床资料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共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16 5例 ,1999年 5 7例 ,占新生儿住院患儿的2 0 2 % ,2 0 0 0年收治 10 8例 ,占35 5 %。男 10 8例 ,女 5 7例 ,肝炎综合征 10例 ,新生儿溶血症 1例 ,感染合并高胆红素血症 88例 ,母乳性黄疸2 2例 ,其他原因致高胆红素血症 44例。按日龄分≤ 2 8d 75例 ,占 45 4% ,>2 8d 90例 ,占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