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前列通瘀提取液对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前列通瘀提取液对体外培养前列腺基质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分别以1、2、10、50、100×10-5g/L 5种不同浓度前列通瘀提取液作用体外培养前列腺基质平滑肌细胞,采用MTT和TUNEL法分别测定抗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5种不同浓度前列通瘀提取液作用48 h后抗增殖指数分别为50.61%、53.52%、56.92%、65.53%、72.94%,抗增殖效果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100×10-5g/L前列通瘀提取液作用24、48、72 h后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100)×10-5g/L前列通瘀提取液体外作用前列腺基质平滑肌细胞具有显著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以运动感知一致性作为运动模拟的可信度评价标准。方法以客观运动模拟测试(objective motion cueing test,OMCT)为基础,引入了视觉-前庭感知一致性理论,并以人的运动感知一致区为期望边界,从而修正运动模拟可信度评价函数。结果相比Advani-Hosman评价标准,本方法可获得更大的幅值可信度与相位可信度区域,扩大了运动模拟的边界。结论运动感知一致性更适合作为飞行训练运动模拟的可信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的28例胆管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28例中,肝内胆管癌8例,均为肿块/结节型;肝外胆管癌20例(肝门部胆管癌14例,其中肿块/结节型11例,管壁浸润型3例;远端胆管癌6例,其中腔内生长型1例,肿块/结节型3例,管壁浸润型2例)。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根据对四川省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长和乡村医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针对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政策思考,为决策者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青蔚  张风  马彦  周辉  严伟  熊颖 《眼科新进展》2008,28(12):890-893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上探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机制。方法采用过量激光凝固破坏猴眼视网膜及Bruch膜,建立猴眼CNV模型,采用FFA证明CNV的产生;对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CNV模型进行FFA、光镜、电镜检查;将正常猴眼和未作PDT治疗的CNV模型眼分别作为对照1、2组。结果治疗组中,经FFA证实PDT治疗后1个月的CNV渗漏几乎停止,PDT治疗2~6个月CNV再次出现渗漏,程度较对照2组均有减轻。光镜、电镜下PDT治疗后1个月时CNV内有红细胞形成的血栓,并见CNV的内皮细胞增生。PDT治疗的非CNV区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与对照1、2组相比在光镜、电镜下未见明显损伤。结论PDT治疗猴眼CNV模型是有效的,从病理组织学上证实了PDT治疗CNV主要是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PDT治疗对病变浅层及其周围的视网膜组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810 nm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对正常棕色挪威大鼠(BN 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方法使用不同能量及负载系数(duty cycle, D C)的810 nm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130只BN大鼠眼进行照射。分别于激光照射后第1、3、7、1 4、28 d进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用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查细胞凋亡 。结果阈值及阈上能量条件下,低DC时激光照射部位无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高DC时出现可累及视网膜内核层组织的严重损伤;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照 射后1 d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70阳性表达细胞即较正常视网膜明显增加,3 d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 d时恢复近正常水平。HSP-70阳性细胞数量 随激光能量提高而增加。TUNEL染色可见激光照射部位凋亡细胞主要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外核层、内核层,甚至脉络膜层,其数量随激光能量增高而增多。在激光照射后第3 d,凋亡细胞数量最多。结论810 nm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后,视网膜损伤程度与激光能量及DC呈正相关。低能量高负载系数(50 mW,50%)或高能量低负载系数(100 mW,5%~15%)时,损伤限于RPE层,避免了神经上皮层的损伤。激光照射后HSP-70高表达及细胞凋亡可能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22-12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视网膜、脉络膜层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恒河猴做动物模型,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摘除双眼。应用组织学及TUNNEL检测技术,研究TTT治疗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对视网膜、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正常猴眼视网膜及脉络膜均未见细胞凋亡发生。TTT治疗后,可见光斑中央细胞坏死、周边细胞凋亡发生。1h至4周,均可见凋亡阳性细胞,4个月时,仍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存在。同时,TTT治疗可引起视网膜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TTT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害。局部温度的升高会诱导视网膜脉络膜细胞凋亡的产生,减少坏死和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后角膜的光电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映湘  张风  李彬  李志辉  严伟  熊颖  周辉 《眼科研究》2005,23(2):162-165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光敏剂行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方法碱烧伤有色兔角膜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血啉单醚5mg/kg自耳缘静脉注射,不同的能量密度61.2-52.8J/cm2的氲绿激光照射角膜新生血管根部,不注射血啉单醚并单纯行同等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组作为对照组,PDT治疗后3h、1周、1个月行角膜光电镜检查。结果PDT后3h可见角膜急性炎症反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少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虹膜组织无损伤。PDT后1周角膜炎症反应大部分消失,可见新生血管腔内有无定形物质填塞和许多影子血管。透射电镜显示:PDT组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显示出空泡样变,细胞形态不完整。结论血啉单醚作为光敏剂,应用氩绿激光对角膜新生血管行PDT治疗,导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能有效封闭角膜新生血管,对周围组织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9.
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颖  刘启德  赖乐  陈建海 《药学学报》2009,44(7):803-808
研究制备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采用平衡溶解度方法筛选乳化剂与助乳化剂;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微乳; 采用正交法优化处方组成; 并考察自微乳化制剂的乳化效率、溶出度、稳定性与药动学研究等。结果表明, 由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丙二醇与银杏酮酯组成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遇水可自发形成粒径为20~50 nm的稳定微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乳化效率与溶出快, 且制剂稳定性高, 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制备的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inflammatory edema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through 7.0T MRI and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All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ed group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1 day,-3 day and-7 day groups. MRI scan of the brain was performed on a 7.0 Tesla MRI scanner. The volume of positive signals in the ischemic side was detected by using a T2 weighted spinecho multislice sequence; the changes in the height of water-peak were measured with 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PRESS) sequences; cortical edema was detected by using wet-dry weight method; the degrees of nerve injury were evaluated by Bederson neurological score system;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ost-ischemia cerebral edem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T2WI signals were observed in MCAO-1 day,-3 day and-7 day groups, and the water-peak height and water-peak area of MCA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ham operated group(P0.05). Neurological scor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egree of brain edema, and a large number of microglia accumulated in the ischemic cortex.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on-invasive MRI technology with the advantage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issue resolution can comprehensively and dynamically observe inflammatory edema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contribute to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s in cli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