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高压氧舱的类型、组成、原理、现状和趋势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高压氧舱设备的发展概况,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白质疏松大鼠的行为学、海马结构及神经元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缺血缺氧脑白质疏松模型,术后2 w脑白质疏松形成。第15天起给予2.0ATA的压力治疗1 h/d,共14 d。定位航行实验、足迹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凋亡神经元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认知功能明显减弱,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疏松,胞核固缩,TUNEL阳性细胞增多;与手术组比较,高压氧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神经元数量多且排列整齐。TUNEL法测高压氧组神经元凋亡情况改善。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白质疏松大鼠海马结构和神经元凋亡情况,且有助于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痰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 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检出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25.3%、13.8%、12.8%、11.7%、11.1%、8.2%、5.9%、5.6%、1.7%和1.5%;非气管切开患者的检出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恶臭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1.1%、20.5%、15.1%、12.9%、6.0%、5.8%、4.7%、4.1%、3.3%和3.3%。铜绿假单胞菌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而在非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都小于25.0%;所有患者均出现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稍低。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中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但非气管切开患者中真菌类型和感染率较高。结论 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有明显区别,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以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液压撞击仪制作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脑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再分别分为两组进行HBO暴露及常压空气暴露,每组8只。5 d后断头取脑,行脑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DNF在皮层及海马区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HBO暴露与常压空气暴露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中HBO暴露后皮层及海马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常压空气暴露(P〈0.01),脑损伤常压空气暴露组多于正常对照常压空气暴露组(P〈0.01)。结论大鼠脑损伤后可以提高损伤皮层及海马区BDNF的表达,HBO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大鼠脑内BND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综合治疗是颅脑创伤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特重型颅脑创伤多同时伴有颅脑、胸腹部、四肢等多发伤,以及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极为困难[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87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由治疗小组制定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计划,确定护理重点并判断预后。分别以"首次高压氧治疗时的昏迷程度,高压氧治疗时是否已行气管切开手术,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为分组条件,比较不同组患者之间的有效率。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患者的有效率为60.68%,与其他组比较最低(P〈0.05);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有效率为48.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次高压氧治疗距离外伤时间〈1个月的患者有效率为88.40%,与其他组比较最高(P〈0.01)。出现并发症后及时处置。结论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嗅神经鞘细胞 (OECs) ,简称嗅鞘细胞 ,是位于嗅觉系统的一种大神经胶质细胞 ,主要分布在嗅上皮、嗅神经和嗅球。在传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中只是简单提及。由于嗅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具有终生再生的神经 ,所以近十年来 ,OECs的性质和功能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OECs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只是近两年的事情 ,但目前我国却领先将嗅鞘细胞应用于临床试验中。本文着重讨论这一细胞的特性并综述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一、OECs的形态和功能嗅神经不同于其他神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生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再生的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 ,平均每 4~…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压力(0.25MPa)的高压氧增强血脑屏障开放、促进神经保护剂(神经节苷脂,GM-1)进入脑组织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利用HPD 1700流体撞击仪,建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经毛细管电泳仪测定各组脑组织匀浆中GM-1相对浓度。结果各HBO治疗实验组GM-1浓度较无HBO治疗组和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各实验组之间q检验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压力的高压氧无明显促进BBB通透性作用,但有增加BBB开放的趋势,促进神经保护剂进入脑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时机和疗程,并对影响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住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分别依据伤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成≤30d组和〉30d组,依据高压氧治疗次数的不同分成≤30次组和〉30次组,比较不同组间治疗前后的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考虑的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既往史、脑部手术、气管切开、脑疝、合并伤的种类、脑损伤的类型等,在伤后半年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分组,将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0d组治疗后DRS评分明显低于〉30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0次组和〉30次组治疗后D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合并肺挫裂伤、合并脊柱骨折、发生脑疝、发生原发脑干损伤(P〈0.05)。结论年龄超过45岁,发生脑疝、原发脑干损伤,合并肺挫裂伤、脊柱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差;伤后30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是合适的治疗时机,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在我国从50年代开始兴起,逐步发展成为治疗百余种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东西方社会在人群、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就高压氧临床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操作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比较美国安泰医疗保险公司的高压氧临床治疗策略、欧洲高气压医学会2004年高压氧医学与会共识、我国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推荐的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以及北京市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关于“高压氧治疗”的报销范围,旨在推动临床医生正确认识高压氧,促进高压氧的合理应用,为证实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制订高压氧治疗最佳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